• 11阅读
  • 0回复

苏《农村生活报》载文:《工业化养猪的效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8-26

    【本刊讯】苏联《农村生活报》三月二十四日发表高尔基州伊利诺戈尔斯克“苏联五十周年”国营农业联合企业经理乌加罗·夫写的文章,题为《工业化养猪的效果》,摘译如下:
    建设工业型企业是发展养猪事业的重要方向。我们伊利诺戈尔斯克“苏联五十周年”国营农业联合企业,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企业是在上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每年可喂养和育肥二十一万六千头猪。建设苏联这个最大的养猪联合企业,包括建设整个住宅区和饲料厂,花费了大量资金。但现在所得收益已达投资的两倍。而且用不着奇怪,因为这个联合企业仅用不大的消耗,就卖给国家十万多吨猪肉。足以说明这一点的是,这个企业养猪每增重一公担仅用二点六人时和四百三十个饲料单位。
    为了作个比较,现举出整个高尔基州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数字如下:每增重一公担分别需花五十一点三人时和九百七十个饲料单位。这就是说,如果这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采用工业技术养猪,那么他们用同样的饲料单位所生产的猪肉将比原来增加一点二倍,使用的劳动力仅为原来的二十分之一。
    下列数字也很有意思:每头母猪每年产仔二点二窝,每窝平均九点六头小猪,总共为二十五万四千头小猪;每昼夜平均增重为六百三十七克。
    这样的指标是由于两个养猪综合体提前达到生产能力而取得的(这类综合体我们共有两个,每个每年应养猪十万零八千头)。由于第二个和第一个建在同一地方,所以节省了大量投资。因为这样可不必建造第二个饲料厂,对工程管道只进行了不大的改造。住宅建设的造价也大为降低。
    上述种种因素使建造第二个综合体的费用差不多减少了一半。而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大大提前达到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因为我们已经有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和饲养员,他们成为新的综合体的辅导员。这使新建的企业提前一年达到了生产能力。
    国营农业联合企业是一种高度机械化的,也可以说是自动化的企业。这里的许多工作都用机器进行。但是机器是由人操纵的,许多工作都取决于人的知识、勤奋和技能。
    巴拉诺娃负责喂养一百二十头母猪,比定额高一倍。去年她育出了一万三千七百头小猪。她的同事也学她的榜样。捷列希娜决定喂养四千二百头小猪。一年来她饲养的猪共增重五百八十四吨,并把一万八千四百二十头猪送去育肥。饲养员雷巴奇科娃育肥了五千八百一十七头猪,共增重四百九十五吨。这种例子很多。
    第一个综合体投产已有六年。虽然对设备经常进行预防性和计划性维修,但这个企业从未因大修而停产。钢筋混凝土地面需要翻修,但是现在采用的生产工艺不允许进行这项工作,因为所有的猪舍都养满了猪。我们认为有一个办法,就是为孕猪、母猪产仔、断乳猪和育肥猪增建一些单独的后备猪舍。把猪养在这些后备猪舍内,同时将腾出的猪舍进行大修。今年将建成第一个综合体的后备猪舍在今后两年当中进行第二个综合体后备猪舍的建设。
    补充母猪群的工作是很复杂的。每群母猪只能用两年多一点时间。在此期间,每头母猪应产仔五窝,然后就被淘汰,因为此后母猪的产仔率会迅速下降。每年需更换百分之四十的母猪。但是由育种场引起后备幼畜很复杂,存在传染疾病的危险,所以我们自己建立了育种场。这个育种场每年可提供三千头后备母猪。
    但是后备猪仍然缺乏。于是在一个综合体中选出了优良母猪用来育种。这些猪所产的小猪重达四十公斤时被送到夏令猪舍喂养,作为后备猪。现在我们已完全停止从其他单位引进小猪,这就是我们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