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日本《选择》杂志文章:《美国的对华经济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6-28

    【本刊讯】日本《选择》杂志五月号刊登宇佐美滋的文章,题目是《美国的对华经济战略》,摘译如下:
    “我们参加中国市场上的竞赛晚了。但是,至少,我们已有了收复失地的机会,这是确凿无疑的。”
    这是美国财政部长布卢门撒尔在美国国务院向美国经济界巨头们介绍对华关系正常化的讲话中说的一句话。它活生生地表明了为地位下降而苦恼的美国,要打进剩下的唯一巨大的中国市场的劲头。洛克菲勒的营业权美国的对华经济战略,是以提供长期贷款为杠杆,谋求向中国出售美国最强大的宇航器材、航空器材、大型农业机械和建筑机械、大型电子计算机以及武器,还要稳定地出口剩余农产品。美国还将援助开发以丰富的海底油田为中心的中国的天然资源,以使中国获得偿付贷款的钱。不妨说这也将成为美国的世界能源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美国财界中,动作最快的是大通曼哈顿银行董事长戴维·洛克菲勒。他于一九七三年在华盛顿组织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由外交官出身的克里斯托弗·费利普斯任理事,把它当做打进中国市场的民间渠道。他的心里大概藏着想在中国市场上捷足先登,借以扭转在纽约的商业银行中落后于人的状态。垄断宇航器材和飞机美国向中国扩张的特点是,民间活动估且不说,政府的这种活动是有组织的,毋宁说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前年八月国务卿万斯访华,以此为开端,去年五月总统助理布热津斯基访华,七月总统科技事务助理普雷斯访华,十月能源部长施莱辛格访华,十一月农业部长伯格兰访华,今年三月财政部长布卢门撒尔访华,五月,商务部长克雷普斯和运输部长亚当斯也先后访华。
    这样,部长级领导人相继访问,在各个领域签署政府间协定或达成协议,将使民间的事前准备更加扎实。
    最惠国待遇,对于竞争能力弱的中国的对美出口来说是极其重要的问题。过去,反苏派参议院议员杰克逊,对一九七四年的通商法进行了修正,把它同苏联的犹太人移民的出境问题联系在一起了,阻挠了给苏联以最惠国待遇。对中国也是如此,如果中国镇压人权搞过头了,那也有可能成为问题。
    但是,邓小平副总理访美时,似乎同卡特总统直接谈到了此事。杰克逊也帮中国说好话。他说,给中国最惠国待遇不会错。总而言之,美国愿意接受犹太人移民,可是苏联不肯放,而接受中国人移民,美国又感到束手无策,这真具有讽刺意味。
    总之,美国对华经济合作的蓝图,内容是丰富多采的。有许多东西是日本望尘莫及的。美国计划卖给中国通讯卫星,并且从卡纳维拉尔角把它发射上去,使它停止在西里伯斯上空,使中国有效地利用宇宙通讯。关于飞机,计划开辟从旧金山和西雅图连接北京的直通航线,据说三架波音飞机目前正在制造。
    中国拥有的民航飞机同它辽阔的国土相比较,是太少了。所以,对美国客机的潜在需求非常大。另外,扩充容纳旅客的饭店也是当务之急。最大的着眼点是能源资源美国所觊觎的最大重点是能源资源。施莱辛格能源部长已经提出了多方面的合作计划,例如:(一)长江的水力发电;(二)煤矿开发;(三)太阳能;(四)开发天然气;(五)开发海底石油;等等。
    而且卡特政权在邦交正常化的同时,一举批准了控制仪器公司向中国出口十二套一度被冻结的勘探海底油田用的赛伯170型电子计算机(最初计划出口两套)。
    中国方面早就高度评价美国的石油开发技术。
    邓小平副总理访美时也在得克萨斯州休斯顿参观了钻探石油用的钻具厂。据说向美国定购的勘探船已经有两艘驶往渤海,一艘驶往南中国海。
    饶有兴味的是,美国已经把六十台大型农业机械送到了东北中苏边境附近的佳木斯友谊农场。
    该农场是一个实验农场,用美国方法栽培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据报告,半年内产量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到七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