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美《纽约时报杂志》文章:《万象在暗淡下来》(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6-26

    西沙纳先生说:“我们将培养出一种新人,他们有爱国主义思想,热忱工作,守纪律,不偷懒,忠于祖国。”但是老挝和万象几乎没有显示出一个新社会或一种“新人”的迹象。
    当然那里有越南军队,还有苏联和东欧专家,他们取代了以前的美国专家,但是他们人数较少。
    他们在这种典型的东南亚环境里,也和他们的前任一样显得十分格格不入,他们的前任是较早一代的暴发户,他们想要给那些过着西方可以大加羡慕的融洽生活的人民上课,告诉他们如何生活。俄国人甚至把美国人留下来的汽车都继承下来了。
    除供本国人吃的一些食物之外,老挝生产的东西非常少,绝大多数东西不是通过正式的商业渠道输入老挝的。在老挝南方传统的产稻区生产的稻谷,大部分是供村民吃或走私到泰国去。城市里的人以及军政人员吃的大米绝大部分是外国援助的。老挝人吃的和用的其余物资是以半合法形式从泰国进口的,人们用美元从泰国买进,再按黑市比价即一干六百至二千基普兑换一美元在零售市场出售。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的一项报告说,除了老式的碾米厂以外,老挝不完善的工业部门的开工率只有百分之三十。
    同时,由于缺乏称职的老挝人进行合作,外国外交官发现,他们国家准备资助或者已经同意要资助的建设工程难于开工和继续搞下去。
    来自华盛顿世界银行的一位负责人,愤怒地谈到他两次会见老挝政府的一位高级文官的情况。这次会晤是为了查核这家银行提供的工程投资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还需要给这个老挝人上一堂关于如何使用国际援助的基本课。他抱着真正同情的态度说:“当我离开时,一个来自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的代表团也准备教训这位老兄一顿。”
    “再教育营”都设在同北越毗邻的老挝前解放区中心华潘省,是越南人提倡的老挝新生活方式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例。
    大多数再教育营都在万赛市外。“学生们”到了以后,发现那里一无所有。
    这些犯人偶尔给家人写信时相当直率地谈到他们所过的总是贫困不堪的生活。他们说,每人的体重都大大下降了,夜里很冷,他们的衣服一般都是用麻布袋做的,不能御寒。犯人中只有来自前政府控制区的一名医生,大多数犯人都找他要药和维生素。
    他们的家属的遭遇并不比他们本人强。他们的妻子向记者谈到悲苦的日常生活,说夫妻间不能经常通信,她们必须经常变卖财物以养家糊口。
    老挝新统治者施加过分的压力的作法,还导致山区苗族同越南和老挝军队之间爆发了全面战争。政府发布过一道命令,要求苗族放弃传统生活方式到平原定居。苗族拒绝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人丧失了生命,苗族源源不断地逃往泰国,许多人死在路上,但人们仍然不断外逃。
    在泰国的难民中还包括大批普通村民,而且他们的比例越来越大。
    他们主要抱怨的是政府强迫他们在市场上低价出售大米,以致卖了大米买不回其他生活必需品,因而他们缺乏食物。
    老挝政府对于老挝生活中的许多真正的问题的主要解决办法是搞政治灌输运动。很难说通过无休止的义务演讲计划究竟留住了多少老挝人,不过,这是他们对运用政治理论的第一次尝试。当谈到这方面的情况时,他们只是吃吃地笑,这种笑法是东南亚人表示处于尴尬境地的一个迹象。
    (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