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英报文章:《越过俄国的鲁里塔尼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5-26

    【本刊讯】英国《苏格兰人报》四月十一日刊登利兹·泰勒的一篇文章,题为《越过俄国的鲁里塔尼亚》,摘译如下:
    自从成吉思汗和铁木儿从世界最高处的荒秃秃的平原上人嘶马叫地向外扩张的时候起,一直到不久前为止,蒙古没有发生多少变化。
    按人口平均计算,蒙古得到的外援比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国家都多。
    这种慷慨援助的不利的一面似乎是腐蚀了这个有悠久历史的游牧社会。蒙古人已经开始厌弃他们色彩绚丽的民族服装——皮帽子、羊皮衬里的闪亮的紫色、橙黄色或绿色的绸袍子和束袍子的黄色腰带。他们不愿意骑毛茸茸的小小矮脚马,而喜欢乘摩托车或吉普车。他们离开空旷的草原到水泥厂里工作。
    在这个面积有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加在一起那么大的国家里,只有百分之四十的人现在住在蒙古包这种可以携带的毡篷里,越来越多的人流入蒙古的两大城市,以至蒙古政府不得不采取颁发通行证的办法,有了通行证才能到那里去。虽然这两个城市不堪入目,半兴半废,又极度地凄凉,虽然茫茫原野上的生活更能使人感到满足,更有益于身心健康,但人们仍然想进入“文明”之中。
    可怜的蒙古啊!它夹在中苏这两个仇敌之间,既受到双方的政治压力,又受双方的抬举,它似乎肯定会是唯一真正的输家。但住在这个国家的一些外国人比较乐观。他们说,蒙古人漫不经心,缺乏效率,这最终将使力图改善这个国家状况的那些人的全部努力归于失败。
    首都乌兰巴托最大一家饭店的情况肯定可以证实这种看法。由俄国人提供资金、由中国人兴建的这家饭店完全是一片令人难以置信的乱糟糟的情况。房间看起来宏大宽敞,但什么也不能用
    ——不仅没有热水,连冷水也没有。到处都是挂钟,但都不能走,都停在不同的时辰上。
    仿照俄国的官僚主义制度,蒙古人要求入境的访问者填写海关登记表,登记表上有一注意事项,说没有按规定填写此表的人将受到严厉惩罚
    ——但是,他们把这些表发下去之后,竟忘了收回去。
    住在乌兰巴托的一位英国外交官的妻子称那里的人是“可爱的蒙古佬”,而且快活地向我打保票说:无论引进何种现代化技术,“蒙古佬”将不亦乐乎地把它弄得乱七八糟。讲求尽善尽美的俄国人差点没被他们这些又笨又傻的盟友气疯了。
    我曾非常有幸仔细观看过蒙古的军队,这支军队虽然是由俄国人训练和装备起来的,穿着俄国人的服装,但仍然像是描写“鲁里塔尼亚”(英国作家安东尼·霍普所著浪漫小说中的假想国——本刊注)的电影中的一群人。
    在乌兰巴托的主要广场上,我恰好碰到庆祝苏联建军节的军事检阅。观看检阅的一堆蒙古人身着民族服装,穿着毡靴,不停地跺着脚,以抗寒冷。在这个大广场中间,大约三百名蒙古士兵和一个大型军乐队在一群要人面前列队而过,这一群要人中领头的是一位肥硕无比的苏联将军,他活像儿歌中的那个矮胖子。
    士兵们的队列歪歪斜斜地通过广场,还给主席台行了军礼。但是,当军乐队奏出欢快的曲子,欢送这些士兵离开广场的时候,混乱便发生了。走在排头的一名士兵在拐弯时乱了脚步,他灵机一动,换成漂亮的“双人舞”步,另一名士兵忘乎所以,枪都掉了下来,还有一个士兵干脆一面正步走,一面用一只手扣大衣的纽扣。走在这个五花八门的乐队的最前头的是一名扛旗手,他高举一面蒙古旗帜——一根银色的旗杆上挂着四条马尾巴。我听说,当马群悠闲自在地放牧的时候,马尾巴是白色的,当它们一心想作战的时候,马尾巴是黑色的。现在拴在旗杆上的四条马尾巴是白色的。
    这使我甚感欣慰。有谣传说要打仗,我们非常担心蒙古方面可能不允许我们一行人越过边界到中国去,俄国进行军事集结的令人不寒而栗的证据当然不会减少我的担忧。在一天之中,我们曾经看到约近三百辆苏制载人作战坦克装在平板运货列车上运往南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