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美刊文章《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现在轮到了俄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5-01

原文提要:莫斯科宣称情况在控制之下;但是物价不断上涨越来越成为苏联生活中常见的事实
    【本刊讯】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四月二日一期刊登该刊驻莫斯科分社记者奈特发自莫斯科的一篇报道,标题是《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现在轮到了俄国》,摘译如下:
    克里姆林宫曾豪迈地宣称,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弊病,苏联永远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这种说法的理论基础是,共产主义对经济的严密控制消除了西方式的通货膨胀压力。但是实际情况是,物价不断上涨已经使俄国消费者同美国消费者一样牢骚满腹。
    政府所说的同实际情况有极大的出入。
    国家的零售价格指标表明,自一九七○年以来,物价下降了百分之零点四,而收入则以每年百分之四的平均数上升。现在的房租同一九二八年的房租同样,面包的价格自一九五四年起一直未变,牛奶和肉类的价格仍然保持在一九六二年的水平。骗人的数字。但是据西方经济专家们说,上述数字是给人以错误的印象的。比如,国家用巨额补贴来掩盖通货膨胀,国家现在每年要拿出四百六十多亿美元的补贴。还有,尽管苏联官僚们强调,严密的控制使大多数消费品的价格无法上涨,但是他们对于官方提高一些商品价格,从而影响许多其它商品的现象却视而不见。
    由于对某些“高级”商品作涨价“调整”,一九七九年初,十升汽油的价格相当于三点○四美元,一九七四年十升汽油为一点四一美元。在这同一时期,咖啡豆的价格增长了将近六倍,达到每公斤三十点三五美元(每磅十三点七七美元),每公斤速溶咖啡现在要价九十一点○四美元(每磅四十一点三○美元)。
    负责为苏联约一千万家零售和批发商店规定价格的国家价格委员会,为采取上述行动列举了三个主要原因。
    第一,尽管苏联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给自足的,它受到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的附带后果的冲击。第二,诸如石油和矿产品之类原料的日益短缺,以及出产上述原料的地区的偏僻致使价格上涨了。要扔掉这个包袱,必须给较高的工资,吸引工人去象西伯利亚这样的边远和艰苦的地区,这些地区一般都有这些原料。第三,迹象表明,苏联计划人员正趋于这样的看法,即只有提高批发价格,才能解决苏联经济中两个最令人烦恼的问题——产品质量低劣和高度浪费。玩弄花招。例如,汽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是想阻止私人开车,并赚更多的卢布来帮助促进各个油田的开发工作。
    虽然官方急剧提高物价,但是苏联老百姓受到更为沉重打击的是许许多多看不见的物价上涨。用来掩盖生活费用上涨的计谋有:
    ——“暂时”提价(就象一九六二年肉类的提价)再也不撤消。
    ——搞根本不是新产品的“新”产品。把一些产品从市场上撤下来,后来就把类似的产品以更高的价格放进市场。
    ——国营商店的食品短缺迫使人们在昂贵的自由市场买东西。比如:国营商店的牛肉,每公斤二点五美元,自由市场则卖九点一美元一公斤。
    ——当国家发现价格标准不能获利时,就制造人为的货物短缺。典型的例子有,咖啡在莫斯科市场上脱销九个月。当咖啡重新出售时,价格上涨了四倍。
    ——附带条件的售货,即把高档商品同低档商品掺到一起出售。比如说,顾客要买珍贵的书籍就必须买意识形态书籍,买家具就必须买质量低劣的鲱鱼,买好桔子就必须买不好的苹果。
    为了减轻由于上述做法和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的通货膨胀心理,官员们偶尔宣布大规模的降价。但是俄国人很少受骗。降价的总是那些无人问津的商品。一九七八年降价的商品有黑色电视机、小型电冰箱和合成纤维等。驻莫斯科的西方专家们估计,俄国的实际通货膨胀率每年为百分之四到五,是本十年初通货膨胀率的两倍。
    与之相比,工资以每年百分之三到四的速度增加。工人每月平均工资约为一百六十三卢布,一九七四年年中为一百四十一卢布。工资的四分之一是增加生产所发的奖金。
    干私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有技术的手工艺者(管子工、技师和裁缝)获利最多,但是其他许多人却以另外的方式谋利。至于农民和某些城镇居民,出售自留地生产的产品能获得值得欢迎的收入补贴。
    几乎所有工人都有一大笔盈余:大部分收入都可以结余下来,因为税务负担比较轻。最高税率为百分之十三,若干年来一直未更变。
    所有这一切并不意味着工人们富裕。节余下来的钱好处极小,因为买不着什么东西。货物和服务行业的供应跟不上对较好的食品和服装、质地较高经久耐用的货物以及诸如小汽车之类昂贵产品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袋中有钱的消费者也越来越挑剔,不愿只满足于买质量低劣的货物。
    销路广的消费品短缺的一个迹象是储蓄银行的储蓄数目。去年,储蓄数目相当于苏联零售经济总额的百分之七十。展望未来,俄国经济计划制定者们现在正设法提高消费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和减少补贴。但是如果有必要,他们也准备继续提高价格。这就意味着苏联政府自己促成的通货膨胀和消费问题,看来很可能成为苏联生活中的一个经常见到的事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