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日刊文章《苏联的世界战略:实现“苏统治下的和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4-26

    说苏今后的目标将是:密切注视美中,同时拉拢日本,在亚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控制中东石油;打进非洲大陆
    【本刊讯】日本《选择》杂志四月号刊登木村明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的世界战略:实现“苏联统治下的和平”》,摘译如下:目的最终只有一个——世界革命让我们剖析一下苏联的世界战略吧!目前,正如苏联共产党纲领(一九六一年通过)和以后的党代大会决议等纲领性文件中所反复表明的那样,苏联对外政策中的主要三项内容是:(1)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2)支持民族解放斗争和新兴的独立国家;(3)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
    当然第一项内容和第二项内容是对抗资本主义的,就连第三项内容和平共处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维护目前两种制度的现状。所谓和平共处,乃是在避免与资本主义阵营发生战争(当代,这种战争即使是局部战争也有可能成为导致全球性毁灭的核战争)的情况下,打倒资本主义阵营的一种战略。因而,苏联认为现在没有必要贸然与“垂死”的资本主义世界进行战争,而是要“坐山观虎斗”,密切注视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激化,同时积蓄本国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逐步打进第三世界,由此,在国际舞台上步步紧逼资本主义,以等待世界革命之日的到来。现在已不再怕美国的军事力量由于欧安会的召开,苏联已基本上巩固了同西方主要国家的和平共处体制,其下一步的课题将是向亚洲、中东和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渗透问题。为了通过经济援助向第三世界扩大影响,以一九五四年向阿富汗的援助为开端,在赫鲁晓夫时代也大肆进行了这种援助。但是在进入勃列日涅夫时代以来,军事援助明显地超过了经济援助。提供甚至包括各种导弹和米格战斗机在内的武器、派遣军事顾问团、运进古巴兵和东德兵、尤其像在安哥拉那样通过派遣舰队进行支援和示威等,强行积极介入的作法使西方畏缩不前。
    苏联为什么能够毫无顾忌地军事介入第三世界呢?因害怕美国的军事力量,一九六二年赫鲁晓夫被迫在古巴仓惶退却。而在越战后的勃列日涅夫再也不像赫鲁晓夫那样担心美国的力量了。
    虽然仍存在着命中精度等质量上的问题,但目前在综合性核作战能力方面美苏已基本接近平衡。在常规作战力量方面几乎已经超过美国而处于优势。在海空军方面也已经逐渐压倒美国。值得注意的是,在处于核均挚下的国际舞台上的实力竞争中,常规作战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想起,在越南战争中美国的核武器成了无用的东西,而是靠使用常规武器的地面战斗决胜败的。勃列日涅夫上台以来,一直在加紧充实常规作战力量。勃列日涅夫的目的是要充实包括常规作战力量在内的五个军种(战略火箭、地面、防空、空、海)的
    “能够保持平衡的综合性作战力量”。尤其是把曾仅仅是沿海警备舰队的苏联海军,已经扩建成与美国海军相匹敌的世界性军事力量。而且还试图通过研制大型安东诺夫运输机来加强空运部队。
    现在,苏联对自己的力量似乎已开始有了信心。但恐怕不能忽视的另一个侧面是,建设庞大的军事力量大大加重了国民经济的负担,人民的生活水平迟迟得不到提高。外加传统的扩张主义今后,苏联以这种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为后盾,必将继续展开大胆的世界战略。其今后的目标将是:一边密切注视美国和中国,同时拉拢日本,在亚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控制西方国家繁荣基础的中东石油;打进盛产铀和钴等战略资源的宝库非洲大陆,等等。
    而且,苏联的世界战略不单单是出于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其背后还包藏着沙俄以来的扩张主义。自十八世纪初期的彼得大帝以来,在三百年的时间里,俄国的领土和人口均扩张了九倍以上。
    继十九世纪的英国统治下的和平时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美统治下的和平时代之后,克里姆林宫现在正设想建立一个“苏联统治下的和平”时代。而且为实现这一设想正在扎扎实实地积蓄力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