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外国人在华受到超过平等的对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3-30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三月十日刊登纽约市立大学图书馆中国和亚洲问题专家董鼎山教授的一篇文章,题为《外国人在中国受到超过平等的对待》,摘译如下:
    去年十月,我在阔别三十一年之后第一次回到祖国去。我极想在中国作为中国人出现,因此原来打算买一套毛式服装,穿了以后,与当地的人打成一片。不过,这个办法没有行得通。
    即使我没有忘记中国话,我的发式、眼镜框、尤其是我在美国养成的举止习惯也会泄露出我的身份。
    事实是,我同我瑞典出生的妻子和美国出生的女儿一到中国以后,就被当作“外宾”对待。
    我起先感到不自在,但后来就发觉,受到这样的关照,对于简化官僚主义繁琐手续却大有好处。
    因此我接受了这种身份,尽管心中颇有疚意。为了要在旅行上得到方便,我放弃了穿毛式服装到群众中去的打算。
    外宾得到了万般优待,但他们却是与群众隔绝的。
    中国供外国人下榻的旅馆分两种等级。最好的供非华裔外国人。华裔外国人,即所谓华侨,住的旅馆次一等。北京饭店豪华的新楼专供重要的外国人住。饭店前面有一道很高的树丛做篱笆,使老百姓看不到里面的车道。一天到晚有好奇的过路人聚在那里窥视,想瞥一眼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是什么样子。
    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种新的“特殊阶层”:那些侍候外国人的同志们。象在旧时代一样,这些服务人员在对待他们自己的同胞时开始神气活现起来。
    在旅馆门口,看门人有一种奇怪的权力。他们审批来客,检查他们的出入证,有时甚至粗暴地对待乡下人。象在广州华侨饭店那样,那里川流不息地有从乡下来的人探望他们国外归来的亲戚。在上海的国际饭店,有一天晚上,一个态度踞傲的看门人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青人几乎要动手打起来,原因是那个看门人对来访者的身份不客气地表示怀疑。
    也是在国际饭店,有个外宾的亲戚要同他搭同一次火车去北京,柜台里的职员不耐烦地告诉那个亲戚说,如果他要硬卧票,得自己到总站售票处去排队,“我们这里只办外宾软卧票”。
    在上海,我们在前法租界走了很久以后,想找出租汽车回旅馆。在一个街角有个出租汽车站,外面停着六、七辆汽车。我的弟弟到里面去要车,他很快就出来说,司机们吃了中饭在午休。他眨一眨眼睛对我说:“你为什么不去试一试?”我的妻子和我就走了进去。有五个男女坐在那里抽烟聊天。
    我用上海话问:“我们可以要辆车吗?”有一个人二话不说就站起来,把我们——包括我的弟弟——带到一辆汽车里。
    在北京一家比较高级的饭馆里,为了要订座,我的表弟得出示他工作单位的“介绍信”,说明他要招待国外来的亲戚。
    我们先给带到一间小屋子里,桌子已经摆好了。但是服务员一看到我们中间有个金头发的女人,马上又打开了一间大屋子,里面有沙发、软椅。我的妻子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可是我的亲戚们都注意到了。
    我禁不住思量,为了热心招待外国人,中国是不是又走到另外一个危险的极端去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