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日刊刊登力石定一教授的文章《中国应引进“中间技术”来实现现代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3-30

    【本刊讯】日本《读卖周刊》二月二十五日一期刊登法政大学教授力石定一的文章,题为《中国应该引进“中间技术”来实现现代化》,摘译如下:
    现在,中国正根据现代化路线拼命引进大规模工业成套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忘记,要充分考虑过去发展中国家和先进工业国家在发展工业过程中所经验过的教训。有许多“庞大技术”是不适宜的
    中国为了以最有效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公共建设中去,一定要慎重地制订一项到底需要优先发展什么的计划。譬如,关于中远程运输问题,与其修筑汽车高速公路,就不如把重点放在建设铁路网上更有效率。所以,不宜模仿发达国家只是热中于修筑高速公路。美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商,为了向中国销售汽车,必定要促使中国加紧建设高速公路。
    据说,现代高层旅馆等设施,其目的也是为了招徕外国旅客和游客以赚取外汇。但是,不要忘记,建造那些与中国历史和风土人情相称的设施,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也符合赚取外汇的目的。访问过中国的日本建筑专家的“有心人”向中国提出了上述忠告。
    另外,还要反对发展中国家盲目地引进发达国家那些操作省力的高价技术和设备。因为发达国家的这些技术和设备是在资本过剩、工资过高和劳动力不足的这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而发展中国家恰恰是为资本不足和劳动力过剩所苦。
    现在,发达国家的机械制造商们,为了给过剩资本寻找“销路”,正在窥伺中国市场。所以,盲目地去抓那些操作省力的技术,就不仅要浪费宝贵的资源,而且会增加失业。譬如,由于中国农业具有“中耕农业”的特征,所以,与其建设节约劳动力式的大型农场,倒不如小农经营方式更合适,这种方式是以集中劳动力的方法来快速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针对这种情况,主要着眼于进口小型农业机械,要比引进美国式的大型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更好些。高价的大型机械大概只能带来“现代化贫穷”。
    舒马赫也曾在其名著《小巧玲珑》一书中反复指出,发展中国家“选择适宜的技术”,对其经济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舒马赫在书中说:“技术这种东西,与那个国家的风俗及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是有民族特性的。”也就是说,“自然科学的规律”虽然在地球上任何地方都普遍适用,但是,根据特定的条件,综合应用这些规律所创造出来的“技术”却是有“民族性”的。
    舒马赫说,发达国家所发展起来的“庞大技术”,有许多是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条件的。“适宜的技术”,就是使过去就有的当地的技术比较现代化一些,在多数情况下都带有以这种形式得到的“中间技术”的性质。
    发展中国家在选择技术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明智,能够非常谨慎地避免把那些对生态学方面有影响的技术也引进国内来,因为这样的技术往往和先进工业国的发达技术鱼目混珠。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最近,中国政府增加了农药和化肥的供应量。可是,据有吉佐和子说,在中国农村,关于滴滴涕的危险性,有的地方知道,有的地方却毫无所知。
    农药和化肥的减价,潜藏着有把中国的农业引向“违反生态学”的邪道上去的危险。农药和化肥,不是经常使用的东西,犹如“消防队”一样,是到紧急不得已的非常时刻才使用的。但是,(在中国)似乎缺乏这种认识。
    似乎有必要提出忠告,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不是经营单品种作物的大规模农业,而是应该向着经营多品种的综合性小规模农业发展,这才符合生态学的规律。结合中国的风土进行改良
    在发达国家开展的强大的环境保护运动,造成了生产过剩和经营危机,这把农药、化肥、超音速客机、原子能发电等方面的制造商们搞得走投无路,他们现在正虎视眈眈地企图向中国倾销。
    中国似乎应当考虑一下,不要被推销高价残缺产品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而要引进那些现在在发达国家内正急速发展的、更便宜的小型“中间技术”,并根据中国的风土实情予以改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