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英《卫报》刊登吉廷斯评我国文艺创作的报道《中国的艺术突击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3-29

    【本刊讯】英国《卫报》三月十二日刊登吉廷斯的一篇报道,题为《中国的艺术突击队》,摘译如下:
    要说在打倒“四人帮”之后,中国文艺界是一片百花齐放的景象,那是言过其实了。但是,至少出现了一些有希望的嫩芽。这些嫩芽已开始在坚硬的文化园地中破土而出了,它们特别是来自前红卫兵这新的一代的笔下……
    中国人现在承认,由于这些年来一直唱革命高调,使青年人处于一种非常不健康的状态。一方面,正如《中国建设》所承认的,“所有爱情都被斥为色情、庸俗、可鄙、淫秽的东西。青年人不能谈,作家也不能写”。
    与此同时,由于在文化革命期间社会法纪变得松弛,青年人恋爱的机会增加了,而社会却仍要他们在规定的年纪找对象和结婚。
    在以前的几个放宽文化限制的时期,特别是在五十年代中期和六十年代初期,中国人曾公开讨论过性道德的问题。因此,在今天,这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打开的领域。
    但是,最近十年发生的事件带来了一些较大的政治问题,这些问题向现代中国作家提出了比较复杂的难题。现领导(通过中央宣传部)当然希望在文艺作品中揭露和讽刺“四人帮的罪行”。然而,中国政治的式样和结构中的那些带根本性的缺陷今天大都还存在,对这些缺陷应当揭露到什么程度呢?
    卢新华写了一篇题为《伤痕》的作品。作品写得很乏味,但涉及了一个爆炸性的问题:在文化革命中,有多少年青人起来反对他们的“资产阶级”的父母?北京的《光明日报》赞扬《伤痕》的作者,在三个方面突破了近来中国文学中常常受到的自我限制。他暴露了文化革命的某些方面的“阴暗面”。
    但是,党的宣传部的新任部长胡耀邦说,揭露过去的伤痕固然很好,但是中国的作家和艺术家们不应把注意力全放在这个任务上。他年初在北京的一次文艺界的茶话会上说,现在需要“中国的作家和艺术家去创作歌颂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的最优秀的作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