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徐复观文章《中越之战的回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3-29

    【本刊讯】香港《华侨日报》三月二十日刊载徐复观的一篇文章,题为《中越之战的回顾》,摘要如下:
    现当中共于十六日正式宣布从越撤军完成之际,对此次惩罚战役,试作一回顾。
    有的朋友向我开玩笑问:“你在《终于要打这一仗》的文章中,‘待望中共此次战争,也和一九六二年的中印战争一样,能得到泱泱大国之风的胜利’,你的待望是否落空?”我毫不迟疑地答复说,只要了解这次战争的国际背景,远较中印战争时更为复杂;只要了解这次战争的战场,远较中印战争的战场更为艰难;只要了解这次战争的意义、影响,也远较中印战争更为深远:便可以承认,此次惩罚之战,实已收到了泱泱大国之风的胜利。
    正如以色列总理贝京所说,苏联在两年之间。利用代理战争方式,吞并了六个国家,而美欧等国,因为对苏联阴影的瞻顾,只有唉声叹气,无可奈何。越共动员大军,一举而吞并柬埔寨,也正是看准了举世都害怕苏联阴影的心理。顺着此一趋向发展下去,苏联指使越共,进一步吞并整个东南亚半岛,乃指顾间事。这才关系于中国的大利大害,这才关系于整个世界的大利大害。当美欧等国家,迟疑嗟叹,无可奈何之际,中共却以明快果敢的大决断,加以一击,告诉这个卑鄙无耻的越共,苏联的阴影,并吓不住中国正义之师。同时也以事实告诉世人,苏联的阴影,并不是想象中的可怕。由这种心理治疗,可以阻遏许多苏联预定阴谋的实现,这种意义实在太重大了。但国际政治心理,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国际上,一方面希望中共打这一仗,同时又希望中共能不把事态扩大,加强世界性的危机。这是一种矛盾。
    同时,站在中共的立场,由苏霸所造成的危机,是世界性的危机;对危机的解救,是世界的共同责任。而危机的决胜点,应当在西方,不在东方。所以苏联决不会轻易为越南打仗。但若中共把越南彻底打垮,势必把西方的反霸战场,也转移集中在远东方面,使中共独负其责,这在国家利害的考校上,实无此必要。这又是一种矛盾。因此,中共一开始便昭示世人,昭示越共,这次惩罚之战,只是有限性之战,甘冒这种战略预告的不利,使矛盾由此而得到统一,这只有泱泱大国的信心与克制力才可以作到。
    大家谈到越南军事的长处时,忽略了它在中共大力支援之下的长期独立战争中,发展出了一套“坑道战术”,使美军吃了很大的苦头。这几年,它把这套坑道战术,集中在中越边境的险峻地带,使其成为具有地下构造的纵深要塞的性能。越共敢于不断挑衅,战事初时敢于大言不惭,正是依恃这种在纵深很大的险峻地形中所构成的地下要塞。这是中印边境所完全没有的情况。中共进兵之初,大家怀疑他何以会行动迟滞,不能收闪击的巨大战果,也是由于不了解这种特殊情况。但中共终于能“你钻洞,我炸洞”,把辽阔的地下要塞,一一加以扫荡消灭,最后攻下它的总支撑点的谅山,打开通向河内的大门,消灭了它心理上的屏障,这不是敌情熟,训练精,士气盛,是无法作到的。战术上奇袭,但在战略上却采用预告式的堂堂正正地声讨,这是泱泱大国之风。在克服困难,解除了它的边防和心理上的武装,处于高屋建瓴之势,却引而不发,这是泱泱大国之风。在以果决行动“示天下以力”之后,弃置垂手可得的战果,毅然撤兵,“示天下以信”,这是泱泱大国之风。在中共宣布撤兵之际,越共却不得不宣布总动员,这证明它内部的动摇,尤其是南部的动摇,不用宣布总动员的法西斯的统治方式,便无法镇压下去。兵力未加,而风声鹤唳,已遍于越南全境,使东南亚半岛,由此而得到安定,我认为,这值得称为泱泱大国之风的胜利。我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赞叹此一胜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