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苏报述评《一顿午餐的代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3-29

    【本刊讯】苏联《消息报》三月二十三日刊登该报记者斯图鲁阿从华盛顿发回的一篇题为《一顿午餐的代价》的述评,摘译如下:
    “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得出了这个幽默而远非逗笑的结论。
    布热津斯基准备在家里接待中国贵宾——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宾主都认为,午餐十分成功。用布热津斯基的话说,午餐促成了美中关系“坚冰的打破”,“为个人联系定了调子”。
    布热津斯基访华时就游览了长城,他登上“基辛格高度”后,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继续走吧。”接着就建议陪同他的中国人比比谁先跑到最高点。“谁跑得最慢就让他到埃塞俄比亚同俄国人打仗去!”他大叫一声,就在长城上跑起来,充分表现了疯狂的“冷战”短跑手的性格。
    他在中国也同邓会谈,用他的话说,会谈过程中发现双方“利益并行不悖”。他说,“我曾强调,我们对华态度反映出我们的长远观点:我们希望这个世界的事态如何发展。”华盛顿和北京利益的“并行不悖”,无疑就是前者指望中国利剑,后者指望美国炸弹。
    《华盛顿邮报》曾说过,“布热津斯基影响了中国政策的未来,而中国的政策影响了布热津斯基的未来”。简言之,我帮你,你助我。对照中国侵越及随之而发生的暴行,“我帮你,你助我”这个公式就更显得极其凶险。邓访美为侵略军铺设了通往越南之路。
    在印支打出了“中国牌”。这就是布热津斯基家那顿午餐的客观代价。但是,北京在越南也打出了“美国牌”。这也是那顿午餐的代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