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日本经济新闻》文章:《迅速对中老年职员采取对策:修正只讲资历的做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2-27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一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迅速对中年和老年职员采取对策:修正只讲资历的做法,提高工作能力》,全文如下:
    最近,企业界对中年和老年职员采取的对策正在迅速进展。由于中年和老年职员的比例以欧美国家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增长,所以,企业界在人事措施上开始出现种种不正常的现象。在年轻的职员占比例大的时代,工龄工资对企业曾起过有利的作用。但是,中年和老年职工的比例增大,就会起不利的作用。按工龄而晋升,职位严重不足,又使从其职位上降下来的职员士气低落。一般说来,中年和老年职员能力和干劲都要减退,如果还占着原来的位置,对企业来说就成为“累赘”。为了消除这些不正常现象,企业正在呼吁修正只讲资历的做法,强调有计划地持续提高职员的能力。
    随着中年和老年职员的人数增加,企业方面采取了种种对策,其主要措施似乎有以下几点:
    第一,改变工资体系。我国的企业,大多数都采用属人工资或者称为综合工资的“资历工资”。资历工资已成为一种压力属人工资是以职员的年龄、服务年限和学历等为基准,决定对每个职员的工资分配,这种工资体系使职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工资。综合工资,除职员的年龄、服务年限和学历等属人因素之外,还加上了考核评定,即职员的劳动状况等因素来决定个人工资。资历工资多指这种综合工资。
    与属人工资和综合工资相适应,还有岗位工资。这就是根据职务和履行职责的能力支付工资。从事高质工作的人比从事低质工作的人工资高;履行职责能力强的人比能力弱的人工资高。但是,只是以岗位为基准决定工资,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也有一种类型是把岗位工资和属人工资结合起来决定。然而,无论怎样说,岗位工资是能够称之为把工作作为评定因素而决定的工资。
    然而,中年和老年职员一增加,资历工资就成为企业经营的一种压力。这是因为如果比年青人工资高的中年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加,就要增加人事费用。所以,最近已明显出现一些企业停止实行资历工资,代之以岗位工资。
    据劳动省调查,职员一千人以上的企业,一九七○年采用属人工资或综合工资的占百分之五十八。这一比率到一九七五年减少为百分之五十二。从那时起,仅两年之后,即到一九七七年又急剧下降为占百分之四十六。
    而增加的却是岗位工资。一九七○年占百分之四十二,但一九七五年就增加为百分之四十八,一九七七年又迅速增加到占百分之五十四。在岗位工资之中,增长特别多的是把岗位工资和属人工资结合起来的形式。只有与职员的生命周期相适应的生活费是以个人工资的形式保留着,另外还发给岗位工资,特别是与履行职责能力和资历相符的职能资格工资,这种动向非常明显。对专职制度愈来意关切第二,是对管理职位不足采取措施。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的统计说,职员一千人以上的企业(服务行业除外),到一九八五年管理职位不足的数字,部长职将大约出现十万六千个,科长职将大约出现十六万八千个。这是因为,由于低增长企业不希望扩大规模,但是,从资历来看,应该晋升的人却在急剧增加。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除取消只讲资历的做法而外,别无他途。可是,又不能一举取消。
    所以,正在考虑采取各种措施。首先,最需要的就是严格选用任管理职务的人员。不能象过去那样把成绩好的人大部分都吸收为管理人员。从成绩优秀者当中选出领导干部以及有解决问题能力的“称职的管理人员”,无论如何也是必要的。所以,作为这种严格选拔的一种手段,人事评定,即事前评定某某职员是否适合当管理人员的方法可能将引起注意。
    然而,只靠这种方法问题还没有解决。这是因为还存在着如何解决那些落选的没有当上管理人员的职员的待遇问题。
    在解决没当上管理人员的职员的待遇问题上,过去采用资历制度的企业是不少的。但是,资历制度除了与工资有联系这一点之外,这种手段并不那么有效。所以,今后对专职制度会愈来愈关心。
    可是,专职制度也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工作内容不明确;(二)在公司里存在着轻视专职的风气;(三)有与专职相称的专门能力的人不多。但是,通过健全制度和提高职员的能力,这些问题很可能得到解决。选择退休制可能将成为主流第三,是提高工作能力。提高职员的能力,从职员进入公司到退职期间需要以始终如一的教育方针来实施,这是不言而喻的。即将退职的职员,即使把他们召集起来,匆忙地实施“退职前教育”,也为时已晚。
    一到了中年和老年能力就衰退,这主要是由于教育训练不完备造成的。特别是,当由于职务变更等原因而不能定期地提高能力的时候,这种倾向就会加速。
    所以,至关重要的是,通过“履历发展大纲”有计划地继续提高职员的能力,或者在职员年龄为三十和三十五岁的阶段,以阶段评价能力,实现人得其职,职得其人。
    第四,扩大中年和老年阶层的职务范围。最近,经常听到“窗边派”这样一句话。说这句话是嘲笑那些没有象样的工作的人。这当然是由于本人的能力已经朽化,不过在没有适当工作的背后却隐藏着根本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开辟面向中年和老年阶层的工作,或者支持职员在本公司之外寻找适当的工作,已越来越重要了。
    企业开辟面向中年和老年阶层的工作有两个途径。其一是调整岗位,选出可以面向中年和老年阶层的工作:其二是成立专门的中年和老年人工作的公司。在这两种方法之中,现在盛行的是成立专门公司。
    作为支持职员在本公司之外寻找适合工作的一种方法是选择退休制。这一制度就是,当职员四十五岁或五十岁的时候,就让其停止在公司的工作,到别的公司或以自营业度过“第二阶段的人生”。这样,因为支付很多退职金,所以就可以要求这些人退职。
    选择退休制的退休年龄,越早越好。这是因为职员一到高龄,气力也衰退,度过第二阶段的人生也困难了。
    有很多企业在计划采用选择退休制。选择退休制大概将要成为扩大中年和老年阶层职业范围之措施的主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