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香港《南北极》刊登清青的文章:《回国探亲旅游记》(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2-25

    铁路车厢有软座、硬座与软卧、硬卧等分别,视路途长短而定,软座车厢内有冷气及精美沙发等设备,硬座则较简朴,硬卧是大通舱型对面两排,每排三层,每层相距约二三尺高,可以坐人,通道设有活动小椅及小桌,便于旅客眺望之用,软卧则四人一间房,设有分上下两层较宽大的沙发床,专备高级干部、外侨或华侨乘坐,同时另备有餐车,有香烟糖果供应,车内不时播送西洋乐曲——古典交响乐等,想也是四人帮被打倒后解放出来的吧!
    铁路票价方面,中外人士一律平等,只是软硬相差一倍;可是机票,外侨及华侨较国内人士要高出一倍了,自然这也是国内争取外汇的一个途径。
    旅游工具除了飞机、火车、轮船,市区内有电车、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吉普车、小轿车、自行车等外,还有一种机动三轮车也是一般城市所供应的代步工具,前面是驾驶人所坐,后面是可容纳三人的座位,价廉迅速,为一般人所喜乘:在乡间,拖拉机车有时也聊以代步,至于牛车、单轮的小推车及毛驴等仍是屡见不鲜的。七、众目睽睽大女儿手上的电子表,我颈上的快照相机,未料到这次在祖国出尽了风头,尽管我们设法隐藏。祖国同胞已一扫过去的沉默、噤若寒蝉的态度,能言善道,问东问西,对这两件东西赞不绝口。
    祖国同胞对新奇的东西,有的人认为科技方面与国外颇悬殊,应努力迎头赶上,自然也有极少数人怀着敌对的态度,认为侨胞回国处处在炫耀而不以为然,至于认为外国的月亮圆的人,也大有人在,如何拉平侨胞与同胞间的距离,是需要双方的努力了!八、见仁见智国人对海外学人归国服务,抱着不同的看法。第一种是一般人的意见,认为实现中国四个现代化,当然需要科技人才,而海外学人,大都吸收过国外新知且经验丰富,这支生力军是国家目前最需要的了,当然欢迎他们归国服务;第二种是偏重一般科技方面的人的看法,他们认为海外学人一则未必能适应国内的生活,二则目前国内科技方面的设备与国外的可能还有一大段差距,他们回到祖国来,也许会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不如回国作短期讲学,尽量将国外新知一一介绍到国内,也就聊尽棉帛了,又何必一定要回国定居呢;第三种是少数人对侨民一向有偏见的主张,他们认为凡是想回国服务的人,必是在海外混不下去了,至低限度是失意分子,才想起生我育我的亲娘,物质享受虽差些,精神上总有寄托,让这批人回来,未必能发挥宏大作用。
    再看海外学人,他们对归国服务也怀着相异的见解:少数人满腔热血,认为报国此其时,不容迟疑,恨不插翅回去,他们不怕一切辛劳,只要得其门而人,任何牺牲在所不惜;还有一些所谓美籍华裔,在社会上有地位的名流学者,他们早已习惯美式生活,自无回国永居的打算,但毕竟血比水浓,回国讲学聊尽己责,一方面可作中美间的一个桥梁也不无意义;此外就是那批骑墙者了,他们不愿留在国外,绞尽脑汁,受尽剥削,确实有心回国服务,但又怕国内政治运动的冲击,而不知何去何从!九、江南水乡一为探视曾经相处过三十余年的九十二高龄的老乡亲,二为实现先夫生前欲携眷还乡的宿愿,这次千里迢迢一探镇海故乡
    。
    我们从杭州乘火车到宁波,然后再搭汽车至徐洋,下了车后,果见有清澈小河与田间碎石路通往乡间各地,我们为赶时间,决定步行。
    我们在乡下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清早即被广播唤醒,乡亲们都根据播音而定起居、工作、吃饭及休息的,通常晨四时开始广播,晚八时半唱完国际歌后,大家也就纷纷入寝了。
    晨间漫步田垅,已见众乡亲在河边梳洗了,站在石拱桥头眺望,远处青山,近处绿水,一幢幢住屋点缀其间,恍如进入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境。
    (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