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苏联《新时代》文章:《非洲的香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1-28

    【本刊讯】苏联《新时代》一九七八年第二十九号一期刊登一篇文章,题为《非洲的香蕉》,摘译如下:
    香蕉是怎样传到乌干达,甚至怎样传到非洲的,谁也说不清了。据说,几百年前,古鲁天神派他的儿子勤图降临大地。勤图下凡之后,发现地上什么都没有。他很伤心,就派人去叫他的妻子。谁知,他妻子是个持家有方的女人,她带来了山羊、绵羊、家禽和香蕉苗。香蕉苗栽上就活了,而且繁殖得很快。不久,漫山遍野长满了香蕉林,肥壮的牲畜在林中游憩。
    不言而喻,学者们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认为,香蕉至少是两千年前从东南亚传到非洲的。甚至有证据表明,非洲人知道香蕉的时间还要早,比如埃及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画有香蕉图案的陶器,是公元前四千年之物。
    不管怎么说,香蕉在非洲成了受欢迎的客人。它的果实味美而又富于营养,成了许多非洲国家重要的食品作物。在乌干达,几乎有三分之一的人把香蕉当作主食。乌干达人及其邻族巴索加、巴基苏、班扬科勒认为其他食品都是次要的,都没有香蕉好。他们把香蕉分为四大类:“马托克”可制作果酱,“姆比杰”可酿啤酒,“冈贾”供熟食,“缅武”就是我们熟悉的甜香蕉。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有的区别还相当大。乌干达的香蕉共有五十多种。
    在乌干达南方任何地方,每个农舍旁都能看到香蕉园。当地人在这些高达十数米的树丛间种植薯类、番茄、瓜类和咖啡。
    侍弄香蕉园、摘收果实、制作香蕉食品,都是妇女的事。工作很繁重,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每天,妇女们用头顶着成串的香蕉,成群结队缕缕行行地从市场向各家运送。“马托克”在青的时候就摘下来了,但无论如何不能生吃。由硬梆梆的青色果实变成柔软味美的果酱,是要经过很长时间、花费许多劳动的。据统计,妇女每天在这上面要花三到五个小时。
    在乌干达有些地区,主妇们简直是早、午、晚三餐都离不开香蕉。肉块或者鱼块洒上些盐,要用鲜香蕉叶包上。需要蘑菇沙司了,也要拿香蕉叶,在里边放上蘑菇、花生、葱和盐。“白蚁”沙司更简单,往香蕉叶做的包里放一碗白蚁,加点水和盐……
    乌干达人大多是在香蕉叶编的席子上吃饭。席子上摆着香蕉“锅”,里边盛着热气腾腾的食品。一家人郑重其事地走到席前,脱去鞋子,坐在香蕉垫席上。佣人端来水,大家洗手。打开“锅”,用一条对折的香蕉叶把香蕉切成许多份儿。人们用手拿着吃,不慌不忙,吃得津津有味。如果“锅”里剩下汤,就用香蕉“勺”舀着喝。
    饭后又一次洗手,这次是用肥皂洗。饭前那次是不用肥皂的,怕影响食品的味道。顺便说一句,肥皂是用香蕉废料做的,质量一点也不比普通的差。香蕉用途之广不亚于纸莎草和西沙麻。恐怕它的“本领”比纸莎草还要大。比如,香蕉树主干的纤维可以搓绳子。要知道,香蕉树主干就是许多水份充足的叶子紧紧缠在一起的。如果割个口子,马上就会流出透明而微甜的液体,喝起来很解渴。制成汁,可以哺育婴儿,可以当止咳剂用,还可以治蛇咬伤。
    干香蕉叶用来遮盖屋顶。据说,香蕉叶比草好,因为不易起火。如果收集许多叶子,就能铺成一个很好的炕。香蕉叶还可以编炕席,织筐子,做椅垫。
    青香蕉叶很容易做成伞,或者做成年轻姑娘用的围裙。还可以卷成盛牛奶的“瓶子”,或者当饭碗、盘子使用。还有干香蕉叶的画片哪!这种画在乌干达很流行,而且颇受游客欢迎。当地的能工巧匠对任何“香蕉”题材都能得心应手。用香蕉制作纪念品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这种原料容易加工,做出来的工艺品既招人喜欢,又经久耐用。
    香蕉不仅味美,且有益于健康。乌干达人相信,常吃香蕉可使皮肤柔嫩光滑,眼睛明亮。这种人从不生病,永远心情愉快。香蕉含有丰富的磷、淀粉和各种维生素。学者们说,它对中年人尤为有益。一些人甚至认为,常吃香蕉能够延年益寿……
    人类每年大约要吃掉七百万吨香蕉。世界市场上的香蕉主要是拉美国家供应的。非洲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五——每年三十五万吨。出口香蕉是件很麻烦的事,因为它不能保存很久,从香蕉园到买主的运程(不管他在哪个洲)不能超过二十八天。为此,轮船或飞机要有专门设备,而这远不是所有人都能办得到的。
    不久前,香蕉集团在罗马举行了一次各国政府会议,香蕉生产国在会上再次试图签订一项新协议,以便对买卖这种娇嫩商品作出规定。已经十五年了,协定一直没有达成:香蕉市场被传统联系束缚住了,新生产国很难突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