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丰田生产方式(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12-29

    对于面向社会的制造企业来说,为了在自由竞争市场上生存下去,降低成本便是至高无上的原则。
    在经济高速度增长时代,在一定数量下降低成本是谁都办得到的。但是,如今在经济低速度增长时代,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降低成本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要降低成本已经没有什么妙计。
    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力,提高劳动价值,熟练地使用设备和机械,彻底杜绝浪费,当前需要的就是这种理所当然的传统的、综合的经营制度。“彻底杜绝浪费”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上面我们已经谈了支撑这种思想的两个支柱。这种生产制度是在日本的土壤中自然产生出来的。而且在当前面临全世界经济低速度增长时代,无论在什么行业中,这种经营制度都能够发挥作用。日本企业的错觉
    战后不久,国产汽车的缔造者丰田喜一郎的豪言壮语——“三年赶上美国”,曾经是丰田汽车公司奋斗的具体目标。目标明确了,人便会采取积极的行动。企业也是如此。
    我在战争期间的昭和十八年(一九四三年),从纺织工厂转到了汽车工厂工作。但是在纺织厂时积累的经验是非常有益的。前面提到的“自动化”想法,就是从丰田佐吉老先生发明的自动织布机得到启发的。我来到汽车工厂以后,虽然当时在造汽车方面是门外汉,但是同纺织工厂一比较,了解到了汽车工厂的优点和缺点。
    昭和二十四年(一九四九年)和二十五年(一九五○年),是战后的复兴时期。日本汽车工业的前途确是艰险。拿昭和二十四年(一九四九年)生产的国产汽车的辆数来说,卡车只有二万五千六百二十二辆,轿车只有一千零八辆。此外还拥有占领军转让的军用卡车四万四千一百一十六辆。总之,国产车辆为数不多。
    尽管如此,丰田汽车公司却跃跃欲试,要大干一场。这也许是总经理丰田喜一郎发出的“赶上美国”的口号掀起来的气氛。
    昭和二十二年(一九四七年),我是设在丰田市的现在的总公司工厂(当时叫举母工厂)第二机械制造厂主任。当时我考虑,为了赶上美国,要让一个工人不是开一台机器,而是开几台机器,并且负责多种工序的机器。我还考虑怎样才能做到那样。考虑来考虑去,我认为在机械车间首先应该建立生产流水线。
    美国的机械工厂也是这样,日本的大多数工厂也是这样。机械工厂就是车工只管开车床。工厂的安排也多是将五十台或一百台车床汇总起来放在一起,车工车完了,就一起运到下一道工序钻孔车间去。这道工序完毕,再运到铣工工序去,一起加工。今天还有人认为这就是机械工厂的流水作业。
    美国是按照工种分小组的,一家公司分许多工种小组。车工只管开车床,如果要钻孔就必须送到钻孔的地方去。在车工工序时常需要焊接作业,但是车工工序不能做这种活,一定要送到焊接工序去做。因此需要的机器数量多,人员也多。在这种条件下,美国企业要降低成本,显然只有大量生产。
    (五)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