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英国记者休斯谈西方记者在我国采访新闻的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57-07-01

    【本刊讯】“纽约时报”6月23日以“北平电头,西方记者估计亲自采访的机会”为题,刊载休斯发自香港的一篇报道。加在这篇报道前面的编者按语说:派美国记者到共产党中国去进行采访究竟会有多么大的价值,这问题一直是在普遍地争辩中。记者们在那里能得到什么消息呢?理查德·休斯是一个英国记者,他最近访问过中国大陆,现在是伦敦“泰晤士报”驻香港记者。他在这篇报道中报道了他所发现的西方记者在亚洲共产主义首都进行采访的工作条件。
    休斯的报道说:驻在共产党中国的一个西方记者发现,在表面上,那里的情况与其他共产党国家官方所表现的沉默而生硬的敌视态度显然不同,乍一看来这种情况的确是令人感到宽心和鼓舞的。可是在中国人这种无可非议的礼貌的背后,却隐藏着逃避不开的障碍和阻梗。
    一般说来,他可以到任何地方去旅行,他可以随意拍摄照片,他可以在大城市漫游,访问集体农庄、政治监狱、学院和私人住宅,他可以参观满洲和辽远的西北的工厂和工业工程。但是,他会发现,他如果要求军方允许他访问蒋介石的据点台湾对岸的厦门,那末他这种请求就会完全不被理会,而且,在理论上对他开放的西藏,实际上也由于缺乏民航航线而被封锁的。他还会发现,他所进行的访问总是在外交部的监督下进行的,一般是在担任向导的译员的监视下进行的。这样,他所获得的印象就势必要受到影响。
    除了毛泽东主席以外,他可以亲自同所有政府的部长、司长和党的领导人进行谈话。但是他休想这些人会丝毫不加考虑地透露给你根据目前北平的政策本来是应该坦白承认的那些在计划和执行方面的失败和“矛盾”。例如,如果西方报纸登有关于中国的重要消息,那末一个记者实际上是不可能采访到任何评论,哪怕仅仅是证实或否认的。他必须寻求官方受命发表的谈话,以便得知党方面的意见来核对他个人的印象和判断。但是他将碰到本身颇为说明问题的种种拒绝、阻挠和规避。
    在街头和饭馆里,他将遇到能操英语的中国人来进行友好的交谈,他们很喜欢同他谈话,而且甚至于激烈地批评共产党的官僚机构和内政方面的不当之处——虽然他们从来不提最高级人物的名字:好像父亲一样的毛泽东被认为是无所不知的。
    最后,西方记者可以报道他所亲眼看见的事。在街头上,在人们的面部表情上,在偶尔发生的事件中,在商店橱窗里,在食品和服装的质量和价格方面,总是会发现新闻的。
    他可以放心,他的电讯决不会受到故意积压或干涉,不管这篇电讯吹毛求疵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中国的通讯设备很差,比苏俄的原始得多,但是对外国报纸消息并不进行检查——这是在所有的铁幕国家中仅有的事。
    外交部新闻司阅读、研究并保存在中国的每一个记者所写的每一条消息——在外国的任何记者为重要报纸所写的关于中国的每一条重要消息也受到同样的处理。但是说句公平话,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北平在知道任何西方记者曾经写过批评共产党中国的消息以后,在他申请入境签证时不让他进入中国,或者如果他根据前次的访问写了批评性的报道就延迟他的归期。
    访问北平的记者通常住在专为外国旅客保留的几个旅馆中的一个,这些旅馆是新侨饭店,和平宾馆或北方饭店。他向外交部新闻司提出访问和参观的要求,旅行社以合理的费用使他得到一位翻译,然后他每天早上等候指示,参加他所要求参加的会议或赴他要赴的约会。
    如果这是在上午十五分钟工间操的时候,他大概会遇到年纪已经比较大,但是并不死板的欧洲司司长在菊花丛后面同他的秘书们很起劲地打着排球。无论如何,他会被领导到高大的、墙上?G着镜子的凡尔赛宫似的接待室中的一个宽敞的客厅中去,受到茶、烟、水果、坚果和糖果的款待,一直到新闻司代表进来为止,他深深地鞠着躬,为迟迟没有出来招待道歉,并且欣然表示希望有可能给予合作,使访问的报人所提出来的毫不客气的要求得以满足——这种希望总是大方的,尽管访问者可以明显地感到它是空洞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