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荷兰周刊介绍南前驻苏大使回忆录:《在莫斯科的岁月》(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11-27

    如果不得已的话,俄国人还是愿意(被迫)允许贝尔格莱德得到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的,但这个原则却不可能运用于例如波兰或罗马尼亚。
    俄国人以无可奈何的眼光看着南斯拉夫谋求独立的努力。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种态度。
    当铁托在一九五六年夏访问苏联时,到处为他准备了盛大的欢迎。在斯大林格勒群众如此激昂,以致冲破了安全部门的警戒线。军队立即被召集来进行援助。当铁托从马马耶夫岗回斯大林格勒时,代表团驶过的马路两边,排满了一个挨着一个的军队卡车,几公里都如此。
    第二个例子:铁托还没有从自己的胜利之行回到贝尔格莱德,卫星国却已经得到了关于他的访问的通报,也就是说,它们听到了俄国对这次访问的正式看法。只字未谈到“莫斯科宣言”,即恢复俄国和南斯拉夫共产党之间的关系的文件。用这种方法,让卫星国明白,对南斯拉夫可能有效的事情,无论如何对其他东欧国家无效。
    保加利亚的外交官在表现自己对俄国的依赖性时,做得太过分了。他不知疲倦地讲述,俄国人两次把他的国家从奴役中解放出来:一次是在一八七八年从土耳其的奴役中,另一次是在一九四四年从德国人的奴役中,“而假如必要的话,俄国人将第三次把我们从奴役中解放出来”,这无意地成为很好笑的说法。军事暴力这些回忆录详细地讨论了一九五六年十月至十一月围绕匈牙利暴动的悲剧性事件。
    当时在匈牙利当权的还是受俄国人,尤其是最高思想家苏斯洛夫支持的、彻头彻尾的斯大林主义者拉科西·马加什。一九五六年夏,俄国人不高兴地用格罗代替他,格罗背的血腥历史包袱不比拉科西的轻。格罗就是俄国人在克里米亚突然向铁托介绍的人。看来俄国人很需要南斯拉夫对格罗的支持。
    然而,这次换班来得太晚了,格罗也无济于事了。在大规模的人民示威集会爆发后(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三至二十四日),卡达尔·亚诺什代替了格罗作为党的领袖;在拉科西当权时,卡达尔曾遭受可怕的严刑拷打(例如把他的指骨一块一块地给折断)。纳吉·伊姆雷当上了总理。
    这时驻匈俄军根据格罗的要求,占领了布达佩斯的战略要地,从而使正在增长的民族主义气氛更加激昂。工人组织了工人委员会,人们要求俄国人离开,人们仇恨的匈牙利警察被绞死了。
    在这种情况下,莫斯科决定镇压威胁发展成为起义的事件。十一月初,他们向波兰人、捷克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和通过电话向中国人,通报了他们这一决定。在他们习惯使用的词汇中,这叫作“商量”。
    最后轮到了南斯拉夫人。十一月二日傍晚,赫鲁晓夫和马林科夫乘小飞机,冒着很坏的天气,极其秘密地到达普拉。南斯拉夫安全部门把他们从这里用汽艇,穿过翻滚的大海,送到了布里俄尼岛。在漆黑的夜晚里,铁托、卡德尔、兰科维奇和米丘诺维奇在码头上等待他们的到来。俄国人死去活来地上了岸。马林科夫几乎站立不起来了。赫鲁晓夫说这次旅行,比他在战争中做的任何一次旅行更艰苦。
    半个钟头之后谈判就开始了。没有录音机,没有秘书,没有记录,一张完全空的桌子,没有酒。
    会谈一直进行到第二天凌晨五点钟,只有十点钟的晚餐打断了会谈。
    米丘诺维奇写道,“这次会晤要是有记录,它将比俄国人和南斯拉夫人之间至今进行的任何一次最高会议的记录更有趣。”
    赫鲁晓夫激动地谈起匈牙利“反革命”来,“那儿在杀共产党人”。他在对暴动的原因不做任何分析的情况下,表明了俄军不会允许匈牙利摆脱东方集团。在斯大林时期,没有发生过这种事,如果在对斯大林进行了那么多批评的新领导人(按照米丘诺维奇的说法,赫鲁晓夫在这里是用辱骂的名词称呼自己班子的)当政情况下,倒还是发生了这种事,人们该怎么说呢?
    米丘诺维奇认为,俄国人不是为要得到南斯拉夫人对他们的军事行动的同意而来的,他们是为解释事情来的。南斯拉夫人对此“必须能够正确理解”,以免将来莫斯科和贝尔格莱德之间由此产生冲突。
    但事后看来,南斯拉夫人当时接待这两个俄国人,究竟是不是正确,这还是一个问题。俄国人至少迫使了南斯拉夫人同他们妥协,后来俄国人甚至指责过贝尔格莱德支持“反革命”。
    在布里俄尼,铁托等要求采取政治措施:审判拉科西、格罗和他们的政权,维持工人委员会。
    铁托还要求卡达尔当新领导人,不同意俄国人提出的明尼赫·费伦茨。
    俄国人有抵触地接受了卡达尔,同时也接受南斯拉夫人推荐的其他几个部长。(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