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美《华盛顿邮报》社论《北京和东京的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10-27

    说日中和约生效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这两个邻邦抛掉了旧有的敌意,还标志着日本不再在中苏间保持等距离,而是要倾向北京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十月二十五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北京和东京的结合》,全文译载如下:
    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于星期一在东京生效的时候,战后世界政治中的重大转折之一也就完成了。这一事件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两个邻邦已抛掉了旧有的敌意和仇恨。它还标志着,日本已决定不再试图在中苏之间保持“等距离”,而是要倾向北京。从而,亚洲的这个拥有最强大的现代经济而且同美国有着最密切关系的国家便做出了它战后最重大的抉择。
    乔治·帕卡德和威廉·瓦茨在波托马克学社的一项新研究报告中写道:“美国人看到日中之间建立起较为密切的关系,丝毫不用紧张。双方都是极端坚持各自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而且双方的民族主义色彩也都十分浓厚,因此它们不可能联合起来反对世界上的其它国家。也不必担心东亚会出现‘黄祸’”。我们愿意表示更进一步的看法。北京和东京的结合是使东亚和整个太平洋地区趋于稳定的一个力量。从经济上说,这两个国家可以互为补充。日本人认为,他们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来进行一笔巨大的交易;中国人则认为,他们现在已掌握了实现他们所渴望的现代化的资金。从政治上说,这两个国家应该在谋求同美国建立密切的关系以及在抵御苏联的压力方面找到共同的立场。
    为什么克里姆林宫在争取得到日本的巨大经济和战略的资源的较量中没有战胜中国人?在过去几十年中,苏联人只要做一件事——归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日本夺走的四个岛屿
    ——就可以打开实现关系正常化的道路。可是,作为一个靠侵占邻国的领土组成的国家,苏联显然不愿意造成一个归还领土的先例。克里姆林宫的一些人曾期望,当北京最终开始向国外寻求经济援助的时候,它将首先向莫斯科求援。可是中国却选择了东京,这肯定会在克里姆林宫引起这样一个问题:“是谁丢掉了日本?”
    美国仍必须小心谨慎地分别培育它同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中日两国相互承担的义务应当有助于完成这项任务。中日关系的发展增加了美国的安全,而又使苏联没有理由抱怨。美国的力量在亚洲的一角失败后刚刚三年,美国在这个主要舞台上的地位又强大起来了,美国人对此应感到宽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