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港刊文章:《今日美国青年作风大变》(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10-27

    【本刊讯】美国在香港出版的《今日世界》九月号刊登一篇文章,题为《今日美国青年作风大变》,副题为《不再大吵大闹,默默发挥影响》,摘要如下:
    美国青年的构成型态是如此的五花八门,因此般人很容易错觉地把它看作毫不明确的多变形象。但是观察者如果退后几步,就整个美国青年的构成型态来看,便肯定能看出一些显示大多数美国青年性格,以及影响到许多其他方面的明确征象和情绪。
    举例来说,在一九五○年代,美国青年的特点是庄重审慎、思想一致,以及拥护美国的传统生活方式。从一九六○年代初期起,美国青年的性格起了重大变化。当时,青年人纷纷体验各种生活方式。现实社会对他们的批评,更引起了积极的政治活动,许多大专学校都弥漫着反叛气氛。到了一九七○年六月,“学生骚动”已经成为美国的严重问题。
    但是到了一九七○年代后期,美国青年的性格又迅速转变了。社会研究专家杨克乐维兹于一九七四年著文说:“从一九六○年代末期到目前这段期间,一切价值观和信念的转变是如此之令人震惊……未来的社会史学家,应可轻易地看出个时代已告终而另一个新时代正告开始。”现在另一代的美国青年正在成长和日趋成熟。现时的青年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态度、价值观念、目标和企望又是什么呢?
    一九七○年代后半叶美国青年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非常重视个人的前途和事业。他们在中学时代就开始筹划自己的未来事业,许多中学生都希望学校的课程能侧重个人出路方面,并且较守规矩。反观一九六○年代的中学生,在决定自己应受的教育方面,诸如选课、毕业必修课程等等,都享有更大的自由。但现时,许多青年人似乎觉得这种放任办法已超出应有的限度,而且对于研究学问毫无助益。因此他们都在追求比较严谨的教育环境,他们也非常注意将来的就业问题。行将毕业的美国中学生,约有一半准备入大学,这项比例较几年前上升。过去大学生一向男多于女,现时准备升入大学的大多数是女生。这些中学毕业生都希望大学教育不只使他们涉猎各种学问,而且要使他们可以直接投身于所选的职业。
    现时美国的大学生对哲学、历史之类提供一般性学识的课程,都不大感兴趣,而非常喜欢各种对工作有用的课程。主修工商业课程的学生人数增加得特别快。他们对诸如医学和法律等各种专业学院,以及工商业和心理学等研究院课程,也兴趣日增。大学毕业生和一般青年人找到职业后,对于自我满足的要求,比前一代要高出许多。
    由于大中学生都力图在将来为自己取得理想工作,或是为进入专业学院或研究院而做好准备功夫,所以他们对学业就更加用功,同时对学业成绩的竞争也更激烈。大专学校图书馆的使用率急剧上升,而尽力利用图书馆的学生都是专心治学的青年,个个都勤勉异常,不肯轻易“休息”。几年前常见一群学生围绕着饮品售卖机的现象,现已由一堆堆学生挤在参考书籍目录卡四周的现象所取代。虽然学生们一向都重视同学间的深厚友谊,但争取高分数——现仍是进入研究院或争取研究生兼职所必需——的愿望却往往使学生们各抱“人人为已”的态度。同时,过去可以保证学生在升学和就业两方面有成的学业成绩,也因学生人数众多而已经不再是学生才能的重要指标了。(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