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日读卖新闻社中国科技采访团撰写的访华报道:《奔向现代化──参观中国的科学技术》(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9-01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七月二十七日到八月八日连载读卖新闻社中国科学技术来访团访华后撰写的一篇报道,题目是《奔向现代化——参观中国的科学技术》,摘要如下:
    读卖新闻中国科学技术采访团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最近访问了该院所属的研究所,此外还访问了大学、医院、人民公社和天文台等单位。这些单位的有关科技人员都面带笑容,很有礼貌地回答了采访团提出的所有问题。在设施内部也可以自由拍照。使人感到,担负起实现“四个现代化”任务的有关科技人员,现在正在拼命进行工作。从中可以感到中国充满了信心,在外国采访团面前,干脆揭掉了面纱。下面是采访团耳闻目睹的情况:一、老学者的眼泪——记者釜井卓三
    中国正在迎接“科学之春”的到来。科学家意气风发。科学家欣喜若狂,是因为新的政策宣布恢复了他们的地位。
    在文化革命处于混乱、特别是那昙花一现的“四人帮”全盛时期,科学家们被骂成是“白专”。中伤他们的象征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渣滓——“臭老九”,他们的地位很低,被列为地主、反革命分子的伙伴。
    会见采访团的老教授们回顾了过去的日子,他们异口同声他说:“在四人帮时代,不能按自己的意志从事研究。总是提心吊胆,也不能提意见”(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熊毅教授语)。“四人帮的破坏是很厉害的。科学研究被取消。尽管大家不同意,这个研究所还是搬到了农村”(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所长单人骅教授语)。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能从事研究工作。老教授们在谈到过去时,尽管话语很平静,但气得嘴唇颤动,甚至捏紧的拳头都在颤抖。
    但是,现在他们又新生了。他们坦率地表现出了喜悦的心情:“华主席明确指出,知识分子是中国可以信赖的劳动者,是中国的力量”(科学院副院长周培源语)。
    在解放后的中国,科学家本来是受尊敬的。因为处于“一穷二白”的状况,为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掌握科学,新中国成立后很快就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受到了国家的优厚待遇。创造、发明受到奖励,对优秀的研究成果还发给很多奖金。
    科学工作者也为祖国的新建设发奋工作。譬如,排除美国国务院和台湾的阻挠而回国的火箭专家钱学森。钱教授放弃了在美国有保障的地位和优厚的物质条件而回到了北京。这样的学者并不只钱先生一人。在这种新建设的热潮中诞生了“打下中国科学的基础”(周副院长语)的是中国最初的科学计划——“一九五六年——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
    粉碎四人帮以后,充满了“第二次解放”(已故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语)喜悦的“科学的春天”,也制订了新时代的中国的新科学计划————“一九七八年——一九八五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新政策的着眼点是要在今后八年里赶上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科学工作者们大张旗鼓地展开了在新政策下的“科学长征”。
    中国提出的国家目标是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构成其关键的担负实现科学现代化的人们站起来了。二、村里的实验室——记者矶部宏
    文化大革命后的首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共开了五天。从在会上的发言看,中国方面很谦虚,说:“中国比先进国家落后十到二十年。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向大家学习”。
    在会场上散发了二十支装的叫做“花粉”牌的香烟。这是通过花粉培养育种法——组织培养的一大目标——培育出来的新产品。当然,这在世界上还是头一次。据说,除此之外,已达到生产阶段的花粉培育的新品种,还有水稻三、四个品种,小麦一个品种。
    各国的花粉研究,在大学、研究所中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还没有一个国家达到了生产阶段。
    在会上,向中国方面提出的问题,当然都集中在导致实用化的基础的基础理论方面。中国方面对此有很多地方不能作出圆满的回答。的确,中国方面的基础研究落后。但是,在提问者的面前却摆着已达到实用阶段的“实物”。
    采访团参观过的遗传研究所,就是为这种花粉育种作出巨大贡献的机关。现在,在三○一、三○二两个研究室内,放在恒温槽里的烧瓶里,茁壮地生长着由花粉培育出的小小的稻秧等植物。但是,现在不能把它作为花粉育种成功的“主角”给予介绍。
    十天以后,采访团访问了广州市效区花县的新华人民公社的农业科学研究所。虽说是研究所,但只是一座桌上放着简单的器具,墙上贴着病虫害解说图的空空的建筑物。角落里有一个用粗糙的四楞木和塑料板围成的简陋的无菌室,不远的地方,有两个姑娘正在刷洗烧瓶等器具。
    这时一位四、五十岁的、好象刚在田里除草的老太婆突然跑进来,到无菌室收拾起试管来。据说,出席国际会议的人在上海市郊区的人民公社参观设施时,也看到一位手指骨节突起、晒黑的老人在把花粉置入培养液。他们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研究人员,是小学毕业或者没毕业的农民,即中国所说的群众。这些农民群众和农村简陋的设施,就是花粉育种的“主角”。
    中国遗传研究所等从事花粉培养的研究,开始于我国研究者发表论文之后不久。但是,其方向同加深基础研究的我国和其它国家不同,是要拼命地使经济作物实用化。目的是要研究出群众能掌握的花粉育种法:用煮土豆的水作培养液,不要贵重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方法以及药品。
    据说,在中国农村,县、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都有农业科学实验组织。中央研究所研究出的技术,通过这些组织,举行专家现场指导,开讲演会和农民经验交流会,普及到农民中去。专家也可以通过这些组织,了解当地的需要和存在的问题,吸取农民的智慧进行研究。
    这就象一棵巨大的树,它靠深深地扎进大地的无数的须根(农民)提供养分,而在地面上,则通过茂密的叶子(专家)进行光合作用,结出果实。这个体系才是花粉育种成功的“主角”,新香烟“花粉”牌正是它的成果之一。
    (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