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英报社论《中国同外界的交往密切起来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8-29

    说中日之间能签署条约是苏联威胁的结果。苏是唯一具有侵略能力和帝国主义心理的大国,它一直打算一面包抄北约一面包围中国。不是西方宽恕中国,而是中国和西方互有需要
    【本刊讯】英国《约克郡邮报》八月十四日发表一篇题为《中国同外界的交往密切起来了》的社论,摘要如下:
    俄国人曾以东京—北京协定会产生某种后果(但却未说明是什么后果)威胁过日本人。要说服那些反对刚刚在北京签订的条约的日本人相信政府和大多数人毕竟是对的,大概恰恰正是需要这样一种威胁。谁都不怀疑,俄国人会同日本闹很大的别扭;但是,从长远来说,如果日本同美国的关系不这样密切,如果不把东京和北京的良好关系置于牢固的基础之上,那他们就会闹更大的别扭。这就是莫斯科阻止这一条约获得批准的努力几乎肯定会遭失败的原因所在。
    俄国人总喜欢指责中国和西方强国力图包围苏联。提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的问题可能是没有多大意思的,但是,没有哪个了解情况而又看问题客观的观察家会怀疑这样一点:苏联是唯一具有侵略(直接的或通过代理人进行的)能力、同时又具有可以同这一能力匹敌的帝国主义心理的唯一大国。长期以来,莫斯科一直打算一方面包围或从侧翼包抄北约,另一方面又包围中国。有人提出了一些支持这一理论的冠冕堂皇的(但却远远不能令人信服的)论点,说什么俄国人包围或从侧翼包抄的战略,是对来自中国(除人口外各方面都比苏联弱得多)的威胁和对西方特别是在俄国和中国之间发生大的麻烦、东欧各国人民又同时起来争取自由的情况下会得到好处这样一种可能性作出的一种纯粹是防御性的反应。但是,这就好比是说,希特勒当年向外扩张是出于不得已,因为他当时的边界离柏林太近了。
    一个时期以来,俄国的包围和包抄战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论对北约还是对中国都是如此。苏联在阿富汗和南也门策动的政变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这些好处还没有利用,但是俄国人已经通过他们在非洲的冒险赢得了一个控制西方至关重要的矿产和石油供应线以及海空通道的潜在据点。在对付中国时战线上,苏联在越南和老挝的影响是起支配作用的。唯一对中国有利的(而且还可能是不持久的)因素是远东几个国家现在都对俄国及其盟国表现出疑虑。
    中国现在以努力架桥修篱笆作为一种万全之策,这实在是出于万般无奈。华主席本周出访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就是这种主动行动的一部分。当然,所有这一切对于西方都孕育着危险,特别是北京老是设法让别人也象它那样作一些走极端的公开表态。但是,不受莫斯科控制的国家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这不能让莫斯科去说了算。在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中,有些关系的建立之所以有必要,正是由于苏联大规模扩军和具有在全球搞颠覆的能力的缘故。
    这并不意味着,民主国家(包括日本在内)应当或必须宽恕中国极权主义者治理他们国家的那种方式。这不意味着我们应当相信中国人会永远留在莫斯科阵营之外。但是,这确实意味着,中国和西方可能会互有需要,正如在希特勒单方面撕毁他同斯大林签定的条约之后,斯大林的独裁政权同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府曾互有需要一样。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冒险了;其他选择是没有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