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奥报文章:《同小兄弟搞宏大的计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7-27

说苏通过四种不同的一体化形式把经互会成员国的国民经济控制起来
    【本刊讯】奥地利《新闻报》七月二十四日刊登霍尔恩的一篇文章,题为《同小兄弟搞宏大的计划》,全文如下:
    经互会成员的国民经济日益溶合在一起。这样做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而重心则继续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转移。这个超级大国现在已能生产经互会全部工业产品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苏联早在六十年代就试图制订一个整个经互会地区的统一中心计划,在此企图失败之后,通过迂回的道路把成员国的国民经济控制起来了。他们利用了四种不同的一体化形式:
    第一,通过双边协商,相互协调国家计划。
    第二,在一个十至十五年的所谓目标计划范围内,今后至少重要的部门如能源、原料、农业和机器制造,要根据一个统一的计划来发展。
    第三种一体化形式是国际性的经济组织,是一种“东方跨国公司”。这些设在经互会一些国家首都的办事处,协调所有部门的工作。在经互会内发展了一个统一的电子计算机家族。参加这一工作的有所有经互会国家的七十个企业的四万名科学家和设计师以及三十万工人。
    最后一种一体化形式是联合投资,在东方称为“多边一体化措施的协调一致的五年计划”。投资值在本五年计划期间(一九七六至一九八○年)折合下来为二千亿先令(约合一百二十亿美元)。这涉及十个项目,其中只有一个在苏联以外实施(即在古巴的镍联合企业)。经互会国家必须以机器、设备、材料和劳动力的形式提供对这些项目投资的一半数额。这些都被苏联人作为贷款记在帐上,以联合项目的产品如纤维素、天然气、石油偿还。拿匈牙利来说,在本五年计划期间必须为这些项目花费十一亿卢布。这等于该国工业投资额的百分之十。
    重要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对所有这些一体化项目的合作都是以自愿为基础的。经互会内的一切决议都用一致通过的原则。现在莫斯科试图通过对章程作相应改动来实行多数通过的原则。
    六月份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上一次经互会理事会上,苏联的这一打算遭到破产。然而,这个问题仍然是现实的。
    即使不修改章程,参与苏联的各种大型项目的工作也是一种经济上的必要性。例如,只有当“小兄弟”参加经互会的联合项目时,莫斯科才愿意向他们提供额外的天然气和石油。
    长期目标显然是要建立一个经济方面的“超级苏联”。到那时,伙伴国虽然保持其民族主权,可是它们的国民经济必须同“老大哥”的计划目标协调一致。那时它们在经济上只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