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香港《新晚报》文章:《台湾中文横写的论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5-27

    【本刊讯】香港《新晚报》四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题为《台湾中文横写的论争》的文章,转载如下:
    最近,台湾报纸对中文横写问题,争论得相当激烈,台湾官方也牵涉在内,但对中文横写应该从右到左,抑或从左到右?议论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中文横写自左至右还是自右至左,是一个老问题,早在五、六十年前,西风东渐后,这个问题就引起争论,但每次争论,都有自左到右和自右到左的两派,总是不得要领。
    一九六五年,蒋介石生前曾硬性规定:关于中文书写问题,一律由上至下,由右至左。横写仍应由右至左。当时台湾“教育部”还特为此通令有关单位,说中文横写的这个方式,是保持“中华文化及历史的传统”决定。之后,颇有一些报纸表示支持,认为中文自古以来都是由上至下,由右至左,“从来没有人感到不便”;说提出中文横写应从左至右,显然是想“废弃固有文字而附和拉丁化的论调”。
    甚至说,中文横写坚持由右至左
    “不仅是维护中华文化‘独特性’的文化问题,更是一个与中共进行文化斗争的‘政治问题’。”
    但这种论调立刻遭到反驳。台北《中华日报》认为这是可笑的谬论,它说:“反对(中文)横排的,(把中文横排)视为毒蛇猛兽,别说做,连说都不能说;一若中文采用横排的形式,中国文化即有沦于万劫不复的危险。”这种人,实为中文横排自左至右的“第一块绊脚石。”
    该报更以台湾实际情况为例说,“中国人穿西装、剪短发,是直接仿效西洋文明;印刷品的横排,也是取法西方,(中文横排)为什么不可以考虑?”更有些莫名其妙的论调,竟说,因为“中共的报刊是横排的,我们要反共,就要反对横排!”甚至认为中文采用横排,就是与大陆“隔海唱和”。这种论调实在是中文横排的“第二块绊脚石”。
    台湾公众认为这两块绊脚石,不但“抱残守缺”,而且是“故步自封”。
    台北《联合报》四月十五日发表的一篇特稿说,“以现代眼光来看中文横写,若一律由右向左,那台湾便成了世界科学文明中的孤岛,化学变化的程式,数学四则的演算,全世界都自左向右,只有我们反其道而行,岂非自绝于世人!”
    台北《民族晚报》认为中文横写由右至左是所谓“保存固有文化”的论调,其实是以“小气的民族主义及一种感伤主义为中心,却忽视了世界的潮流及科学性或合理性的问题。”
    该报更举出目前中文自右至左的书写的缺点:写字速度无法提高,墨水未干而被手腕弄污,看不清楚排写的正确性,中文字的结构都是自左而右的;就是连口语化也是从左到右的,例如一般人说“胡”字的写法,都是说“古月胡”,“明”字则说“日月明”,而没有人说“月古胡”或“月日明”的。
    台北《大华晚报》也说,中文横写虽然传统上是自右到左,“政府”(指蒋政权)也规定自右到左。但仍有很多场合是自左到右的,例如,电话号码簿、夹外文较多的中文书和有方程式、算式等中文书都是。
    这些都是反对了蒋介石于一九六五年对中文应自右至左的规定。台北“中央大学”教授张铭远更说:一九六五年“政府(指蒋政权)的‘中文横写左书’的规定,该是出诸一种对于中国旧文化的误解所造成的。”目前台湾街头出现许多左右不一的招牌或文字。
    最离谱的莫如“本日大卖出”的横额,居然成了“出卖大日本”,“包不退色”变成“色退不包”的混乱现象。
    因此,台湾公众都希望台湾当局“不要开时代的倒车”,而应该“明文规定中文横写一律由左而右书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