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南斯拉夫《新闻晚报》报道我学校情况/南通社驻京记者文章《谴责报复行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5-01

    【本刊讯】南斯拉夫《新闻晚报》四月十七日刊登该报特派记者从北京发回的一篇文章,题为《体力劳动犹如出游》,摘要如下:
    中国的大学生们又重新开始上课了,中小学的学生也重新开始学习,进行考试。科学博士、教授、副教授、助教讲师和教师恢复了和重新获得学衔。知识再次成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和价值尺度。
    这是从这个学年刚刚开始的事。在此之前,在文化革命的动荡年代,特别是在“四人帮”强行各种政策乃至教育政策的时期,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这种情况也许在当代历史上在任何地方都未曾有过。在寻找新的和比较现代化的东西时,显然是抛弃了旧的东西,以便找到某种能更有力地改进整个教育制度和使它适应变化了的普遍的经济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东西。
    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制度把专业理论教育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还保留着思想—政治概念和“反对个人名利”的概念。所有的交谈者都强调指出,这个教育制度是建立在毛的如下论点的基础之上的,即学生首先应该学习,但同时也兼学别样。
    现在清华大学的图书馆、办公室和实验室里的人都是满满的。教师和学生在改进和研制新型的电机和用于灌溉的其他动力机械、水泵、钻机、机床、精密仪器、计算机,以使“为扩大生产服务”。
    中国为青年上学敞开了大门。由于青年人数很多,学校容量小,所以采取了一些限制措施,诸如必须通过入学考试。这里还有其他的标准,譬如,在田间参加一定天数的体力劳动也是升大学的一个条件。今天,中国的大学生到人民公社去犹如外出旅游一样。
    【本刊讯】南斯拉夫《信使报》四月二十一日以《谴责报复行为》为题刊登南通社驻京记者诺瓦契奇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批评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人都无权扼杀和反对批评。
    这是中国的报纸作出的保证。这些报纸几乎每天都在报道那些对其领导提出合理批评的工作人员。从各方面判断,这一现象具有广泛的意义,其目的在于使各阶层人民更多地关心管理问题和解决日常问题。同时,报纸还报道了那些企图压制批评的作法。
    最近一个时期,特别是通过新宪法之后,中国特别注意加强法治。经过多年的文化革命以后,现在特别重视尊重法律,文化革命期间既不存在法律准则,也没有执行法律准则。
    一家特殊的刊物刊登了政法学院的一个教授的讲话,据说这个教授曾在纽约上过大学。这位教授认为,“新宪法特别强调国家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的必要性,特别强调应该保证人民管理一切国家事务的权利和对所有国家机关与个人进行监督的权利”。
    法治又回到了中国的实践,但是,这不是没有阻力的,所例举的那些对批评各种营私舞弊行为的人进行报复的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