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美报报道《日本人谋求大型电子计算机领域的突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4-27

    【本刊讯】美国《华盛顿邮报》二月二十七日刊登该报记者查普曼从东京发回的一篇报道,题为《高赌注的竞赛:日本人谋求大型电子计算机领域的突破》,摘要如下:
    在一项典型的显示公司和政府合作的活动中,日本决心谋求一项技术的突破,如果实现这项技术突破,日本就能在即将到来的大型电子计算机时代成为世界上居首位的国家。
    在一项充裕的政府补助金的部分资助下,五家日本公司已集中它们的研究人才,投入一项花钱很多的竞赛,以解决在八十年代可以在市场销售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关键。
    日本制造厂商如果能成功,将能向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世界性垄断地位发起挑战。
    秘诀是研制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将使下一代电子计算机能够在一瞬间经济地运算几亿次。据信,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刻苦工作,象日本人一样,目的是在银行业务、赊销、邮政工作和其他方面大为扩大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许多观察家在日本的这项努力中看到了和二十年前这个国家白手起家,建立起庞大的钢铁工业那样的集中力量研究和研制的活动。
    日本的公式有些象这样:利用工业界和政府研制某项具体产品;从国外进口基础技术;取其精华,通过国内研究使之质量更高、成本更低;然后到处拼命推销。日本还未能获得电子计算机的出口优势,它在电子仪器和计数制品方面占有这种优势。充其量的现有统计数字表明,日本的公司仅占有世界市场的大约百分之四。
    日本政府早在几年前便着手改变的就是出口方面的这个缺陷,当时通商产业省决定,到八十年代,国产的电子计算机应当在全世界的销售量居于首位。
    当时日本看到,它对电子仪器出口的强有力控制可能会遇到低工资国家如南朝鲜和台湾的挑战。对于通商产业省,电子计算机看来是日本应当胜过他国的那类“知识密集”的行业。差不多与此同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宣布,它将研究它新的“未来系统”,谋求八十年代研制成功第四代电子计算机。
    通商产业省经常起着私营公司的助产士的作用,它把富士通、日本电气公司和其他几家大制造厂商组织在一个叫做合作实验所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协会内,并以无息贷款形式给它们一亿二千五百万美元的补助,以便到一九七九年共同研制出这项新技术。以后,由它们独立地出售这些成果。这些年内这项基础技术的很大一部分已在美国买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图的基本原理已在全世界成了常识。其窍门在于创造一种方法使之完善,适用于商业目的,这就是位于东京以南的工业郊区川崎的这个合作实验所已经着手去做的事。
    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秘密是把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大量电路(比特)蚀刻在很小的硅片上,它们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心脏。今天已经研制成功的最大的商用电子计算机是集成在用一种光刻法(PHOTO—LIGHTPROCESS)蚀刻了大约一万六千个比特的硅片组成。富士通公司已经研制出有六万五千个比特的试验型片,被认为是目前用这种方法蚀刻的最大数量。
    日本人(大概还有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已在从事使用电子束的实验室研究,电子束可能做到可蚀刻数十万、或许一百万、甚至一百多万比特。据一位权威人士估计,这项技术将能生产为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最大型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电子计算机的功率高大约一百倍的电子计算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