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美刊登载哈佛大学教授珀金斯的评论《中国:恢复增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3-27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三月二十日一期刊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德怀特·珀金斯的一篇评论,题目是《中国:恢复增长》,摘要如下:
    中国的经济正在不断好转——主要是因为政权已从激进的“四人帮”手中转入以华国锋主席为首的着眼于经济增长的领导班子手里。物质产量净额一九七七年增长百分之九点七(一九七六年为百分之一)。估计今年的物质产量净额将旺盛地增长百分之九点五。当前的经济增长率远远超过了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七五年百分之六的平均增长率。尽管农业仍然是个头痛的问题,但是落后的农业部门再也不会对经济造成范围广泛的不利影响了。
    去年这一年,中国工业所取得的成就,甚至大大超过北京的新领导人的期望。按照原定计划,工业产量增长率应为百分之八,但是,报上来的数字表明,真正的总增长率为令人吃惊的百分之十四。甚至是一九七六年发生灾难性地震时的开滦煤矿,也已经完全恢复。现在的日产量已经相当于地震前的日产七万吨煤的水平。其他一些工业部门的情况没有那么好。与能源有关的主要领域,即石油、煤炭和电力的增长率各为百分之八、百分之十点二和百分之九点八,是比较低的。钢产量的增长率为百分之十一点五。因此,当华主席于两周前提出中国的新的十年计划的时候,他大力强调能源、运输和炼钢部门产量增长的重要性。中国计划在一九八五年以前使十大钢铁基地、八大煤炭基地、十大油气田、三十个大电站、六条铁路新干线和五个重点港口投产或投入使用。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大学的水平正在提高。他们十多年来第一次大幅度地提高工资,通过这种办法来加强对工人们的物质刺激——在“四人帮”得势的时期,物质刺激被认为是个大问题。提高工资的人占中国全部劳动力的百分之四十七。
    在一九七七年里,真正令人奇怪的是:中国的进口量没有同其他经济部门一道增长。其原因是不难看出的:北京全力以赴地设法从一九七六年的政治破坏和地震中恢复过来。这比购买外国货更重要。只有谷物、大豆、棉花和其他商品的进口量迅速在增长——这一切都是中国一九七七年欠收的结果。缓慢的进口和大量的出口已使北京在欧洲货币市场上,从一个纯借款者变成一个纯贷款者。由于“在银行里”存了十亿至二十亿美元,北京现在处于可以进口工业机器的非常优越的地位。但是,这样的进口看起来不大可能会对一九七八年的贸易数字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明年的进口必然会增加。
    现在事实证明,那些预言中国会因出口石油而财源广进的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仍然是错误的。中国的石油日产量一九七八年可能达到二百万桶。比去年一百八十万桶的日产量有所增加。可是,石油出口量仍然是每日不到二十万桶。兴旺时期可能还在后头。根据一项中日贸易协定,中国对日本的石油出口量到一九八二年预料将增加一倍多,增加到每日三十万桶。中国人还一直在大力购买石油勘探设备,并且曾暗示出口指标将在一九八二年达到每日五十万桶。但是,由于能源仍然是国内非常关切的问题,增加的石油产量可能会首先满足国内的消费需要。
    农业问题仍然是中国的头号经济问题。困难在于中国的农民必须养活近十亿人——而他们使用的可耕地却不到美国农场主所使用的可耕地的三分之二。今后几年,中国人能有何成绩,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气候。北京去年买进了一千一百万吨谷物,这主要是由于两年的恶劣气候而不是由于基本上供应不足所造成。如果今年的气候好转,农业产量理应增长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从而不必大量采购新谷物了。从长远来看
    ,在农业中进一步利用现代技术可能解决问题。如果中国领导人能够实现他们“在一九八○年基本上实行农业机械化”的目标,农业生产理应能跟上人口的增长速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