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法新社报道:《苏联在中国边境上出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2-25

    【法新社莫斯科二月十九日电】题:苏联在中国边境上出现
    苏联在困难条件下不断加强它在中苏边界上的主要前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这一点已可从伊柳辛62式飞机的飞行中看出来。这种飞机八小时不停歇地保证着莫斯科和哈巴罗夫斯克之间七千公里的联系:乘坐飞机的军人、尤其是高级军官显然比任何正常飞行中的这类乘客都多。在到达时,一切都立即使人想到,此地距边界二十五公里。机场之大,显然超过了一个拥有五十万人口的城市的正常需要,即使象哈巴罗夫斯克这样的城市是个转换站也罢。在宽阔的卡尔·马克思大道上,步行的军队的经过往往切断了交通。在阿穆尔河(黑龙江)上,运送军队的装甲车和步兵在演习。但是,渔民对他们漠不关心。
    实际上,居民的精神状态似乎并不使地方当局负责人担心。这些负责人主要关心的是该地区的经济和人口发展情况。该地区的面积等于法国、英国和比利时的面积的总和,而人口却只有一百五十万。同西伯利亚各地一样,该地区的地下蕴藏很丰富,有锡、水银、铝,且不说黄金和贵金属了。目前,优先开发的是煤矿和森林。这对发展同日本的贸易是至为重要的,因为日本是煤和木材的大顾客。事实上,主要的问题是人力,不仅需要把人力吸引到“苏联远东”部分去,而且还要把他们“定居”在那里,以便加强苏联在边界附近地区的地位。人们在哈巴罗夫斯克便了解了这一点,而在相距六百公里的上布列亚县的切格多门就更了解了这一点。
    切格多门有一万六千人口,是在六万七千平方公里面积上只有三万五千人的这个县的主要居民点。
    两千矿工去年在冰冻的半山腰开采了一百五十万吨煤,由于在这里土地“长年冰冻”,因此开采时必须“化掉”冰雪。当地领导人,特别是该县的县委第一书记证实:这个地区迫切需要人力。因此,这个地区的工资至少为苏联欧洲部分的工资的两倍。
    无论是给予各种好处,还是强迫一部分在西部地区大学的毕业生到西伯利亚过几年,至今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