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台湾《联合报》文章:《科技人才的培育与运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2-23

    【本刊讯】台湾《联合报》一月三十一日刊登杨维哲的一篇文章,题为《发展科技的当务之急科技人才的培育与运用从日本的故事说起》,摘要如下:
    如众所知,日本的科技水准很高,但他们今天的成就,是经过一番奋斗得来的。一八六八年日本推行明治维新,曾延聘很多外籍教师,工程师和军事人才从事普及教育,发展工业和建立军队。东京大学在一八七七年创立时理学院十五名教授中有十二名外国人,医学院十八名教授中有十一名外国人。他们的学生出国留学,学业告一段落,便回国接替外国人所做的工作。
    日本自明治以来,倡爱国心和国粹主义,但对于求教先进国方面极为谦虚,并具有涵容的雅量。他们重视真才实学,赋予优厚待迂(有些人薪金超过日本首相),并讲究效果,脚踏实地地吸收外国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日本北方的北海道,是一个海岛,面积约为台湾的三倍,为拥有资源而待开发的地区。一八七○年,一位三十岁的青年政治家黑田清隆(后为首相),被任命为北海道的副长官,他决定效法美国人开发该岛。次年他赴美晋见格兰特总统,请其推荐科学顾问。美总统介绍了农林部长吉卜隆,当时虽已高令六十七,竟欣然受命,率领三位专家赴日,历时三年多,彻底调查北海道的地势、气候、土质,然后提出开发的构想。一八七五年吉卜隆返美,黑田依据他的建议,聘用很多外国技师,先后达七十五人。一八七二年黑田根据吉卜隆的第一项建议“开发最重要的莫过于人才,所以应速设立培养人才的学校”,成立札幌农学校,从美国邀请三个教授,由原任麻州农学院院长的克拉克博士兼教务长。当时札幌人口仅有三千人,而该校仅有十来岁的学生二十四人。克拉克勉励他们成为志气恢宏的人才。
    这是令人感动的故事,美国的在任部长肯到日本的荒岛工作,历时四年;而原任大学的校长,肯为外国边境的类似私塾的学校执教,确实都不简单。这可说是黑田的爱国热忱打动了他们,也可看出日本领导者的奋发精神带来自助人助的成果。
    日本著名化学家铃木梅太郎于一九○一至一九○六年留学德国,师事诺贝尔奖得主费雪。回国时,费雪说:“欧洲的学者人数多,设备好,所以你如选择同样问题研究,很难讨好;倒不如针对本国的特殊问题,下功夫研究。”铃木便就当时两大问题(脚气与肺病)择一研究,成为世界著名学者。日本学者脚踏实地的从身边作起,使他们的地震学也长久维持世界一流水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欧洲商品,新的科学和技术被切断了来路,日本工业界在科学界的合作下,动手制造自己所缺乏的物资;同时在留美二十二年的学人高峰让吉的奔走下成立大规模的科学研究所。高峰认为:“位于东洋一隅的小岛国日本,过去的成就只是模仿欧洲而已。假如不从自己的基础去从事发明、发展,绝对无法与他国竞争。这种发明研究,须有学理的基础,因此必须创设象美国卡尼基研究所一样的大研究所。”果然,这所理化研究所从一九一七年至一九四五年,曾对日本科技和工业作出很大贡献,并培养了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我先引举上述故事,想提示几个我们应学习的若干事项:第一、日本曾花费巨资,吸引外来科技,但注重实效,所延聘的学者专家绝非观光客,也非经由人事关系、政治关系而来,而是具有真才实学者。对于外来学者专家,必派适当人选吸收他们的全部科技知识,俾能接替他们的工作。第二、领导人重视科技发展,科技自立,重视专家的建议,并能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他们的建议。第三、日本留学生以学习技术,解决问题为主,不重学位,留学生回国贡献所学给国家。第四、科技研究者,有克难创业的精神,并肯从身边的问题脚踏实地去做。
    我国学生在校期间一直只作升学或留学准备,对社会甚少认识,更乏敬业观念,故踏入工业界后常有无法适应的情形。目前工业界普遍缺乏高级设计人员、策划人员、计划管理人员、熟练技工等高级科技人才;而这些人很难由当前的教育机构培养。因科技人才的强弱关系工业乃至国家的盛衰,爰参照日本的镜子提出若干有关培育和运用科技人才的建议供作参考:第一、教育部长、国科会及经建会主任委员等应定期开会,对人力规划,教育训练、大计划所需人力调配或训练等事项,取得统一的见解和实施的方式。
    第二、订定科技科系设立标准,严格管制教育质量。
    第三、有经验的在职低级科技人力应多给进修受训机会使之得到技术升级。师资和设备良好的学校,应鼓励设暑期部或夜间部,充分利用其资源训练人才。
    第四、改进科技教育,以讨论、实验或专题研究等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困难的能力,取代死背公式的考试法。
    第五、多给国内设计人才机会,不要将一切设计往国外一推,以训练人员达成技术自立。
    第六、多给现场技术人员到国外作短期技术研修机会。这些人不以文凭为目的,而以带回新技术为任务。
    第七、对技术行业均建立专业执照检定制度,以鼓励技术人员求进意愿,并提高技术水准。
    第八、修改教育法规,鼓励工厂在职人员到夜间部或研究所进修;按其服务年资及成绩给予加分优待,使之有再进修机会,并加强教育界与工业界的连系。
    第九、将敬业精神或职业观念的教材纳入中小学课本,从小贯输敬业的观念。
    第十、建立完善的全国科技人才档案,强化科技评审组织。鼓励科技人员加入专门学会,按自己专长参与分野小组,争取发展科技研究的机会。
    并且要邦助办好高水准的科技刊物,鼓励科技人才发表意见。
    第十一、罗致或训练策划和经理人才。这些人应具备“目标的设定与选择”、“长期计划资源分配”及“评价”等能力。因很难在教育界培养,可考虑派赴国外受训或聘国外专家来。
    第十二、建立科技人力互相支援研究发展的办法,使军、工、教三方科技人才能互相切磋求进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