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香港《大公报》载文介绍:亚洲盛产石油国家------文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1-30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二月十六日刊登一篇题为《亚洲科威特——文莱》的文章,摘要如下:
    文莱位于加里曼丹岛(婆罗洲)的西北。这个小小的国家沦为英国的保护国,直到一九七五年联合国才通过承认文莱民族自决和独立的决议。
    文莱虽小,却盛产石油。她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比国家预算的收入多一倍半,平均每一人的国民产值比日本还多。而且不必付所得税,医疗免费,可以说是“南洋的乐园”。问题只在于叨石油之惠能到什么时候。因为石油的生产已经到顶,文莱很想兴办代替能源的工业,但国家小,人力不足,能否适应新时代,还得看今后发展。
    文莱的石油和天然气几乎全部是日本技术人员在开采,因此,她与日本的关系颇密。另一方面,这个面积只五千七百平方公里,人口不过十七万七千(一九七六年统计)的小国,其中华裔占了百分之二十四(马来人占百分之六十二),所以她同中国人在传统上也有不少关联。
    文莱的国际机场是从原始丛林中开辟的。
    文莱的首都文莱,除了市中心的巨大回教寺院和英式的政府建筑物外,新型的公寓建筑不少。从前年起,举办了全采色电视广播,比她的近邻印尼和马来西亚都要早。新的电视广播台还在建设中。拥有一百八十四个病床,全套冷气设备的新型医院也完成了。
    人口只有十八万,海运码头却是万吨级的。用万吨轮运入日用工业品供应十八万人口自然绰绰有余。但是首都百分之六十的人依然和过去一样,住在水上房屋,望之如水上城市。沿公路乘车所见,类似工厂的建筑不多,连耕地也很少,她的经济开发还很不平衡。
    文莱一九七七年的预算,支出只为收入的三分之一强。她所积蓄的收入,即使五年没有收入,也足可支持。
    有钱未必能办事,人手不足和人材缺乏是这个国家开发的主要障碍。蚬壳和日本三菱商事共同投资的文莱液化天然气公司是该国唯一的现代化工厂。建厂时四千名工人中,一大半是马来西亚沙捞越来的。据三菱的一个日本职员指出,当地人不大喜欢劳动,往往干了一星期赚到钱就不见了。年老的有福利金可拿。年青的想买汽车和电视机,可向政府申请借款,贷款年息很低,只百分之四。因此,全国平均每五·四人有一辆私家汽车,每十五人有一部采色电视。新鲜水果食物很丰富。大家都不大想劳动。
    文莱政府计划配合石油工业兴建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肥厂,开发本国的农业和畜牧业。利用本国的森林资源兴建合成板工厂,利用丰富的石英发展玻璃工业和兴建椰子加工厂等。合成板厂本来已经和日本摄泽板厂合作决定进行,但最近文莱政府又主张延期,因顾虑产品可能因为世界经济不景气销不出去,除非日本全部包下。化肥因为本国所需不多,当局又不想及早兴建。总之,本国人太少,需求量也小。外国企业又因当地人手不足和国际经济不景气,顾虑开厂之后利润不理想。因此文莱今后的石油战略还没有头绪。政府正在等待,在此期间将资金调到外国生利息。
    文莱没有大学。国内奖励学生到英国、加拿大、澳洲留学。现在有四百人拿政府的补助在海外就读。但是学成回来的人极少,每年不过十人。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接触到外国的空气后,对本国的狭小和王族统治不喜欢。第二是学现代科技如电脑科学的人回国无所用。不过只要肯回国,优职优薪是不成问题的。例如邮政局长就是留学生。做了局长后,立即被派到英国考察学习英国邮政。财政、司法、卫生三个部长是英国人,国防、外交也是委托英国处理。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本以英国壳牌公司为主。
    从地理上看,文莱被马来西亚包围,人们很容易以为它属于马来西亚联邦的一员,实则她一直受英国的保护。
    虽然不象其他产油国那么厉害,文莱的民族主义也在渐渐高涨。过去文莱对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股权为百分之二十五,去年春天提高到五十。与三菱等合资的天然气液化工厂,从今夏起本国资本增加到百分之三十三,即与壳牌、三菱各占三分之一。
    英国原在文莱设高级专员,一九七二年双方缔结协定,英国退居幕后,将内政权完全让给文莱政府执掌。
    文莱自己也常同中东产油国交往,这个国家的不安,是将来石油资源枯竭后怎么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