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比利时《自由比利时报》发表社论评我与欧洲共同体将举行贸易谈判:《中国和欧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1-28

    【本刊讯】比利时《自由比利时报》一月二十三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中国和欧洲》,摘要如下:
    一月三十日,欧洲共同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在布鲁塞尔进行谈判,这些谈判将在一个星期以后导致草签为期五年的非特惠贸易协定。这个协定将不仅能解决双方之间的贸易或关税的技术问题,而且也为逐步地和切实地发展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提供适当的范围。
    这一事态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它具体地标志着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接近。第二世界虽然中国当局过去一直把欧洲共同体说成是一个资本主义组织,但在同时,他们从七十年代初就强调欧洲共同体作为加强西欧独立因素的重要性。
    北京认为,目前的政治经济局势使得可能把我们星球划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美国和苏联,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在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欧洲、日本和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中国政策的目标是,团结国际力量以结束超级大国的统治。但是,根据这个战略,不应仅仅第三世界联合起来。第二世界的工业化国家也应该为建设一个独立的经济和执行自主政策而合作。政治和经济虽然在国家间的关系中把经济与政治加以区分看来往往是人为的,但这种区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生活的所有方面,不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党和国家生活,都是把意识形态和政治放在至为重要的地位的。因此,除去纯政治方面而外,也要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以便指导中国领导人采取的措施,并使他们逐渐靠近欧洲共同体,这是正常的。
    根据共同体机构作出的贸易政策方面的决定,一九七四年双边贸易协定就已到期,这也迫使北京不得不直接同欧洲共同体对话。中国的负责人希望使他们的贸易关系多样化。同日本相等然而大家知道,一九七五年,在周恩来的推动下,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旨在使中国拥有一个独立的、相当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便使中国在本世纪末通过实现农业、工业、国防、科学和技术现代化而加速进入工业大国行列的步伐。继承权的争夺推迟了这一计划的实施;然而,从清除四人帮之后,又重新谈到这个问题,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也毫不犹预地要借助于主要是装备的进口。
    因此,对于中国和欧洲,似乎已到了发展贸易交流的时候,这一交流迄今仍处在次要地位。共同体国家继日本之后,是中国的第二贸易伙伴,中国领导人的目标可能是使中国—欧洲共同体的贸易达到同日本一样的贸易水平。联系以上所述,就可看出,中国逐渐转向我们所属的第二世界国家。前景作为交换,我们可以从中国进口些什么呢?从中国出口本身来看,西方多数国家对它的兴趣是有限的。此外,这说明中国自一九七三年以来在平衡其对外贸易方面为什么有困难。但是,中国厌恶负债,厌恶签订长期贷款合同,为了不丧失其独立性,中国似乎越来越在实行物物交换的协议,即设备和建造的工厂都用由这些工厂、设备制造或开发的原料或半成品来偿还。
    这一切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将于二月初签订的协定中还处于萌芽状态。尽管有这些令人鼓舞的前景,但不应以为中国市场将向欧洲大大开放。此外,和一个把自己的独立愿望置于一切事情之上、并对过去与外国合作的经验仍然心有余悸的国家打交道,应当避免操之过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