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日本驻北京记者报道:《向现代化城市猛进的北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1-26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一月十六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冈田臣弘的电讯,标题为《向现代化城市猛进的北京》,全文如下:天安门将位于大厦的峡谷之间只此一年,北京的变化就不能不令人瞠目而视。通往天安门的长安街上和前门外的公共住宅群象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头来,来往的汽车也明显地增多了。西方的旅游者已经不再是什么罕见的了,使隔了好久又到北京来访问的日本人感到吃惊。人口七百多万的北京,已向着现代化城市猛进了。
    在北京,最高层建筑是十七层的北京饭店,这是定了的老规矩。不过,在去年年底终于出现了它的对手。在沿长安街的建国门外落成了同样是十七层的外宾用的公寓。在建国门外已经有了两栋十五层的外宾公寓,远远望去,真好象是两个高个子外国人在那里肩靠肩密谈似的。
    从天安门南眺,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广场上,接连着的是毛主席纪念堂和建筑样式古老的前门。它的对面,从东边的崇文门到西边的宣武门之间,并排盖起了十到十五层的高层大厦二十多栋。这些屏风般的建筑是在已经陈旧的院落的旧址上建筑起来的工人住宅,完成以后共为三十四栋,将成为一个能容纳四万户二十万人的聚居区。采用的是预制结构装配施工法,并为带有统一供应暖气和热水的系统和自动电梯这个最新设计而自豪。
    从古董市琉璃厂往前到南新华街的转角处有六层楼的烤鸭店,本年内就要开张。根据城市建设计划,还要新建超高层的新北京饭店、外交部大楼、人民日报社大楼等公共机关,北京的银坐
    ——王府井要大改修,铺环城地下铁路,加宽街道并实现立体化,从地上地下一齐动手,使人感到北京的象征——天安门要日趋一日地沉到大厦的峡谷之间了。通行二百万辆自行车最近,一到早晚上下班的时刻,在大马路上就有臂缠红袖标的交通指导员等间隔地排列起来彻底管理数量高达二百二十万辆自行车的通行。忙着赶回家去的下班的人一到了交叉路口就越过白线冲到汽车道上去,“绿”灯一亮又一齐出发了。有人在跑得很快的汽车的前后左右穿梭“竞赛”,因此而不断地发生人身事故。指导员把违章的人带到马路边上进行说服教育,但是,如果对方不听,甚至表现出反抗的样子来,自行车就要立即遭到“暂时没收”,是很严格的。
    管理汽车也是毫不留情的。有过这样的事:在天安门附近,一辆汽车装作没有听从警察的警告还往前开,那么,下一个信号立刻就变为“红灯”,那位警察骑着自行车赶上来就把它“带走了”。过去,除了造成人身事故之外,对一般的违章者都是进行说服、再教育,不过,据说,由于无法忍受事故剧增,也有要新设罚款处分的说法,政府机关、工厂、商店、学校以及电视和报纸都在大力进行交通教育。从大清早开始,宣传交通安全的巡回宣传车就成为报告起床、上班时
    刻的“报晨鸡”了。但是,现在的这种管理制度,从我们日本人看来,还有些不能理解的地方。(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例如:没有让行人遵守的信号。因此造成了行人与汽车、自行车相互之间的无所适从的状态。行人从汽车的洪流中匆匆忙忙地穿过去,差一点儿就撞上的场面也并不只有一回两回。左右侧往来的信号相互无关地开动,脚脚够不着地的二八大号自行车又占绝对多数,这都怎么办?市当局现在正在调查研究东京、巴黎、伦敦的交通情况,以此为借鉴,将采取什么新的对策呢?这是市民极为关心的。消除了四人帮,“对不起”“在买东西的时候,说‘对不起’了”——这样受感动的外宾多起来了。在“四人帮时代”,买东西时胆怯的人是不少的。在专供外宾买东西的友谊商店食品部,服务员的主要“语言”就是“买什么?”“要哪个?”“卖完了!”连找回来的钱带买的东西一下子扔给你就算完事。当你问“卖完的货什么时候还来?”也只是回答“不知道”一句话,不耐烦地就把脸扭过去了。认为是自己作的不够的“对不起”之类的话,是无论如何也听不到的。可是,这半年多来,卖面包的服务员等人说起“你好”、“今天冷吧”、“再见”了,确实是和蔼可亲。就是买点小东西也给仔细地包装好,营业时间也改为中午不休息的全天服务了。不仅仅是外宾商店如此,北京百货大楼以及一些主要商店一定都有“意见台”或“意见簿”,“卖给你就算了”那种生硬的对待顾客的态度正在逐步改变。但是,补充不足的商品,似乎哪里都没有多大的改善。除了从分配机构到采购部门和柜台之间的联系不充分之外,似乎还有整个的货物不足、流通机构不健全等等非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结构上的问题。外国人受不了的涨价在改善服务工作这一点上,从去年十二月中起,可以自由买到电影票、戏票了,这对爱好者来说是个福音。过去是以售团体票为原则,要一定想看就只好托朋友或者从暗地里弄到手。现在只要在演出的前一天在影、剧院前面排一排队就行了。这对电视尚未普及的北京人来说是增加了乐趣。今年春天已开展了要举行全国商业会议等在革命事业中把商业、服务行业置于重要地位的宣传活动,鼓舞了在以生产部门为主导的情况下往往容易泄劲儿的商业工作者的干劲。
    在大米、蔬菜、面包、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略感困难的是服务费用的上涨。从去年年初的邮费涨价一半开始,参观故宫博物馆、进游泳池、医院初诊费等都涨价了。受不了的是利用服务部门最多的外国人居民。以外国人冬季爱好的温水游泳池为例,首先,为了领取“游泳证”必须上医院,初诊挂号费三元再加上体格检查费八元,一共就得花十一元。游泳,从每人每次六角涨到一元。孩子多的家庭真是出不起。去年十月外国人公寓的暖气、照明费涨价的时候,真有些“恐慌”了。暖气、照明费按人头算,居住在兼作办公室的公寓里的人,一齐又都外加了一个人的费用。由于是冷不防地来了个涨价,所以产生了困难,有人说“作法不合理”,有人说“没有预算”。在外国人中间,有人感到战战兢兢地说:“不知道下一次又该什么涨价呢?”
    必须认识到,外国人到中国旅行,算上交通费每天需一百元,宴会费需四、五十元,“便宜的中国”已经是老话了。“服务也周到,收的费用也够多的”——中国也和西方先进国家一样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