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日《朝日新闻》报道:《陈逸松谈在美国逗留一年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1-26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一月十八日刊登该报记者吉田实采写的文章,题为《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陈逸松谈在美国逗留一年的经验》,摘要如下: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陈逸松,在渡过了一年多的逗留美国的生活之后,为了参加拟于不久即将开幕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临时路过日本。他已于十七日傍晚搭从羽田机场起飞的中国民航班机回国,离开日本的前一天晚上,他同意单独会见了记者。
    陈先生一九○七年十二月生于台湾。一九三一年从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遂于台北开业,当了律师。一九七二年八月离开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翌年四月应当时的周恩来总理之请到达北京,一九七五年一月就任现职。
    在清洗“四人帮”、华国锋就任主席后的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为了与旅居美国的亲眷会见,经由日本出国作私人旅行。他出国旅行是一项“异乎寻常的措施”,当时曾引起了国际反响。
    会见时给我留下印象的是陈先生强调说,美国的华侨社会中已明显地倾向中国。还有,他对于看来处于停滞状态的美中关系的前途,也是乐观的。
    问:前年年底在赴美途中曾于镰仓的饭店会见过你,打那以后,已过了一年多。当时出现了各种流言,据美国耶鲁大学哈沃德教授的信件说,国民党方面造谣诽谤说什么“逃往自由世界”和“打算永远住在美国”。
    答:中国有句谚语说,“谣言止于智者”。对造谣诽谤,默然视之也就自行完全暴露出其本质。实际行动才证明一切。这次返回任所是为了参加五届人大。
    问:居住美国的华侨如何看待华国锋主席为最高首脑的中国新领导体制?
    答:到去年二、三月份,好象还有相当多的人不明确了解实际情况。然而,邓小平先生已经复出,在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上确定了“抓纲治国”的大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看清这些情况以后,对此表示欢迎的气氛弥漫开了。尤其新领导与“四人帮”时代明目张胆地把“同海外华侨的关系说成是反动关系”的那种理论诀别,明确采取了重视华侨政策的姿态,此后渴望对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的呼声高涨了。
    问:采取了什么具体行动呢?
    答:去年六月,以已故毛泽东主席在湖南时期的同窗李振翩教授为中心,创立了争取进步的中国系市民团结的“全美华人协会”。其中包括许多美籍华人和台籍同胞等,并且还为我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会。这个总部设于华盛顿的协会,在全美国各地已拥有十五个分会,正在进一步迅速扩大。
    与此并行,不可忽视的是刚于最近成立了“科学技术服务学会”,以便对祖国建设作出具体的贡献。
    问:在美国观察美中关系今后如何?近来有人认为,趋于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动向已处于停滞状态。
    答:事物有迂回曲折。我乐观地看待中美关系的前途。当前阻挠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是美国国内的一部分政治势力被少数资本家在台湾的短期利益扯住了后腿,蒋经国一伙看穿了美国国内的这些野心家的意图,拼命将台湾变成美国低工资劳动力的供应地,为其获得利润效劳。不过,群众对国民党高压政策的不满已逐渐高涨。美国的执政者应该看到这些。
    问:最近,《华盛顿邮报》登了一整版广告,用中文和英文呼吁说,“反对台湾(当局)的政治迫害,要求立即释放政治犯”。全美著名学者组织和台系华人团体约一百五十人在广告上签名。
    答:这也是表示对国民党高压政策的强烈抗议。如果美国政府排除一部分政治势力的活动,认真考虑整个国家的长期利益,那么,这不仅会有助于美中关系,而且会大大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中美关系看来似乎是停滞了,但趋于正常化的活动正不断出现。
    问:请谈谈回国以后的抱负。
    答:华国锋体制井然有序地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四个现代化”。对海外华侨的动向也作了周密的考虑。这使祖国的前途大有希望了。“四人帮”时代助长了社会主义社会不要法律的风气,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需要法律制度。当然,不能使其永远一成不变或静止。
    作为一个长期学习法律的人,我愿为整备法律制度起一点作用,并愿为实现国家争取的“四个现代化”作微薄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