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香港“新晚报”评介:英国的最佳影片─“金屋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59-05-30

    受人注意的嘎纳电影节,已于日前闭幕了。一部份的获奖名单已经公布。代表英国参加竞选的“金屋泪”,并未如最初所盛传的那样,获得最佳影片的大奖,但片中饰演背夫私恋的中年妇人茜蒙·薛奴烈,却获得最佳女演员奖。
    “金屋泪”是一家小公司的出品。本年3月,英国影艺学院把它归为1958年的最佳英国片,茜蒙·薛奴烈也被选为最佳外国女演员——她是法国明星。从这些情形看来,一些英国电影界人士认为它是去年英国片的代表作品,是无疑的了。
    这部电影,描写的是一个参加大战的青年约瑟·鲁普顿,作空军,被德军所俘,战后回到英国,在一个小城镇里作小职员。他并不满足这个卑微的职位,上班的第一天,便指着窗外山上的住宅区(温莱市富豪居住的地方),对同事说自己也有一天住到那里去,把它们和烟囱林立的工厂变成自己的产业。
    于是影片便展开了他处心积虑的去攫夺这些产业的行动:参加当地的业余戏剧团体,因为一个大富豪的独生女儿苏珊·白朗也在其中。借这个机会,他们认识了。他并不爱她,但诱奸她,目的要造成既成事实,等到她怀了孕,她的父母即使再不满意,也要答应他娶她为妻,结局是他们举行婚礼。
    构成这部电影的另一个主要部份,是约瑟·鲁普顿和有夫之妇的私通。茜蒙·薛奴烈演的爱丽·艾丝姬。他们的屡次幽会,在电影里占了很多胶片,而导演杰·克雷顿也精心的设计了这些场面。一反英国电影一贯的“严肃”态度。
    一个寡廉鲜耻的男人,不择手段地向上爬,他的行为是卑贱的!这样的事,在现实中并不少。但电影中,却常常重复有一个陈旧的主题:“钓得金龟婿”,把女人描写成爱钱如命,只想凭着自己的青春美貌,换来钻戒洋楼。因此,“金屋泪”描写一个男人如何卑鄙地取得富家女为妻,便给人一种剧情特殊的感觉,新鲜的印象。
    但这部英国电影的代表作品,编导在稍稍接触到一点现实的时候,立刻便畏怯地缩回手去。片子中,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工厂和工人的贫困生活,都是含混而过。杰·克雷顿把他的才力,全用在制造迷蒙的气氛和颓废的情欲上去了。使这部电影,缺乏英国人民战后生活的广阔背景,从而写出各个阶层的变化——目光如豆的人是看不到的,只在电影的技巧上动脑筋的人,也是把握不到那比技巧更为重要的现实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