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美国之音」记者威伦的文章:《一个记者对北京的看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09-01

    【美新处华盛顿八月二十六日电】“美国之音”记者马克·威伦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个记者对北京的看法》,全文如下:
    在北京,人们起的都很早。清晨六点钟,街上就已经是车水马龙了。到了七点钟,很多商店就开门营业,办公室也开始办公。到商店区转转,就可看出这是人们所喜欢的消遣方式。大多数商店都非常拥挤,连门都很难进去。商店有两类,首先是几家大型的百货商店,从卷烟到缝纫机样样俱全。大部分的商品都可以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有数十种不同牌子的卷烟,有各种式样和规格的手表,有一百多种不同花色品种的布匹。
    除百货商店之外,还有一些专门商店,包括出售各种乐器的乐器商店……出售羽毛球、足球和篮球用品的体育用品商店……和专门出售手表、半导体收音机的商店。现在正是水果和蔬菜上市的季节,到处都有设在人行便道上的专门卖西瓜、苹果和桃子的小摊。
    北京是一个很不拘礼节的城市,标准的夏季服装是男女都一样的蓝色的或灰色的宽松的便裤,配以单色的短袖衫……但是北京妇女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穿起鲜艳的衬衫。
    人民是极其友好的,那些被指定协助美国代表团的人照顾是非常周到的。可以相当自由地在城内到处转转,并且可以几乎是毫无限制地拍摄照片。城内有着一种轻松的气氛,人们远比可能预料的要愿意同外国人谈话,甚至当话题转到政治上敏感的问题时也是这样。
    目前,北京正在大兴土木,大部分盖的是新的公寓楼。这些新的建筑同矮小的茅屋形成鲜明的对照。茅屋使来访者想起去年波及北京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坏。很多居民仍然住在数月前作为临时措施盖起来的矮小的拥挤的房子里。
    中国人特别对一项建筑感到自豪,那就是为纪念毛主席而建筑的新的陵墓。这座建筑还未正式开放——预料要在下月毛主席逝世一周年时开放。但是甚至从远处看,这座建筑也是极其壮观的。它的底部的外表是红色花岗岩的,顶上有两层金黄色的琉璃瓦。每个进口处都雕有金色的大字:“毛主席纪念堂”,是华国锋主席写的。
    令人惊异的是,工程是在北京历史上最寒冷的冬天里进行的,因此给工作带来一些巨大的困难,但是尽管如此,这座建筑仅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毛主席纪念堂显然是一个过去的象征。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建造这座纪念堂也表明中国领导人取得实际结果的新决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