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日报社论:《从“三中全会”看中国的新动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07-30

    【本刊讯】日本《日本经济新闻》七月二十五日发表一篇社论,题目是《从“三中全会”看中国的新动向》,摘要如下: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距一九七五年一月召开的十届二中全会决定邓小平任副主席,相隔两年半的时间。只从邓先生的情况来看,是经历了上台再下台的动荡。而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一期间中国经历了惊涛骇浪的冲击。去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创业时期的最高领导人相继逝世;发生了天安门事件;又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河北等地发生了六次大地震,还发生了干旱、洪水和冷冻霜害。十月发生政情变动,清除了四人帮。接着开始建立“毛泽东以后”负责执政的华国锋体制。这一系列的动向,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而且也是自从中国共产党在内地陕北高原建立政权以来,四十年第一次实行这样的世代交替。
    这次十届三中全会所具有的意义的核心在于,它是“毛泽东以后的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中央领导机构会议。从结论来说,大概可以认为,这表明上台以来经过了九个月的华国锋政权,通过三中全会,克服了四人帮问题引起的动荡的后遗症,为实现国家现代化作好了准备,大体走上了轨道。在美中苏的东西方关系和同第三世界之间南北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国际社会中,为了适应中国方面的新态势,日本也面临着进一步明确对华姿态的紧急任务。邓先生复职和选择现代化
    十月政情变动以来,国际上对中国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领导机构的人事安排。人们关注邓小平的复职,今年春天中国当局人士就已经向访问北京的外国人一再暗示过,因此人们都认为邓先生复职是早已确定了的。不妨说,人们所关心的是,邓先生将经过什么程序重新露面,就任什么职务,以及对邓先生的安排,和整个中央领导的人事配备、阵容补充有什么关联。
    怎样认识中国的现状?三中全会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不能单纯地从人事动向去看,而必须掌握全部情况。现状如何?概括起来恐怕就是,华国锋政权在国内正在尽量争取最大限度的广泛支持与合作,并把老一辈的创业经验继承下来,牢牢地打下政权存在的坚固基础。在首都北京的中心天安门广场加紧建设毛主席纪念堂,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发表二十年前毛泽东的文章《论十大关系》……等等,这都是向国内外显示继承权力的正统性、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政权的威信。以处理和对待邓先生的做法为代表的恢复老干部的职务,对叶剑英、李先念等第一代革命元老表示尊重,等等,都对于“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引起一般人的同情,掌握人心,有着重大的意义。争取发展日中关系的良机
    其次一个课题就是作为毛泽东、周恩来时代的未竟事业而受到委托的“国家现代化”。华国锋政权想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当前最大的着眼点是稳定社会环境,巩固政权的基础,有效地推进经济建设,以提高国民的生活福利。一九七六年开始的第五个五年计划,由于天灾人祸,进展缓慢,遭到了沉重打击。因此,今年最重要的紧急任务恐怕首先是夺回经济工作的损失。从这种意义来说,由于考虑到要有更广泛的各方面人员参加,重要事项大概几乎都留待党代表大会去决定了。
    当然对于要全力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争取在本世纪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来说,无疑还面临着经济社会的现状和科学技术的实态还很艰难这样一个问题。去年年底召开了全国农业会议,接着又分别召开了铁路、化学、石油、运输等各种专业会议,七月开始派遣各种专业考察团到日本和欧美各国考察。可以看出,正在积极地设法解决这些问题。
    美中之间,将借八月下旬万斯国务卿访华的机会商定卡特政权对华关系正常化与合作的计划。日中之间,两国新任大使即将赴任,已经到了应该从政经两方面推进早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和长期贸易协定的行动阶段。我们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和执政党首脑毫不迟疑地下定决心,采取行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