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日报驻美记者报道:《卡特外交的第二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05-25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五月十五日刊登该报驻华盛顿记者的一篇报道,标题是《卡特外交的第二幕》,摘要如下:
    以伦敦先进国家首脑会议为转折点,卡特外交从登台亮相进入了争取实质性具体成果的“第二幕”。伦敦会议后举行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脑会议一结束,驻联合国大使扬格便立即访问非洲。与此同时,为了同有关人士会谈,蒙代尔副总统出访欧洲,而万斯国务卿十八日同苏联外长葛罗米柯就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举行第二次会谈。另外,同古巴和越南的邦交正常化谈判等也继续在精神饱满地进行,那么,这里就没有“漏洞”吗?大型外交后的“漏洞”对于在美国国内直到最近还不过是“农村政治家”的卡特总统来说,如何突出对外形象,如何同西方主要国家首脑之间建立个人渠道,这无疑是卡特总统进入白宫后费尽心机的课题之一。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就职后不久派遣蒙代尔副总统出访欧洲和日本,在此之前同主要国家首脑举行电话会谈,以及三月以后冲锋的状态,邀请包括福田首相在内的主要国家领导人访问华盛顿,这些都是通过讨论悬而未决的问题来登台亮相。而且,伦敦会议是一次总演出。
    因此,在以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和西德总理施密特等“身经百战的老将”为对象的伦敦会议后,卡特总统本人自豪地说“取得了成功”,并非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纽约时报》记者赖斯顿警告说:“雅尔塔会谈中的罗斯福、波茨坦宣言时的杜鲁门和访问北京的尼克松……的确,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公报都是很有魄力的。但是,实际上是挥棒动作比准备打球的姿势好。”
    赖斯顿记者的警告指出,在历史性的大型外交之后,往往出现漏洞。的确,卡特总统面临“第二幕”的外交课题并非容易解决。这是因为,其中许多问题怎样才能从多年的对立状态中取得让步而达成妥协呢?只能进行不懈的谈判。
    问题之一是中东和平。卡特总统将开始为阿拉伯和以色列“和平共处”创造条件。但是,双方还没就基本原则达成协议,所以,事情极其难办。
    卡特总统在阿拉伯、以色列对立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上,强调建立“巴勒斯坦国”的必要性,同时强调美国同以色列历史上的“特殊关系”,主张以色列继续存在下去。但是,可以预料,中东地区还不处于接受这两种对立因素的状态,卡特的中东外交今后必将受到严峻的考验。
    问题由“原则论”转到“具体论”上来“错过今年,中东形势也许会转而倒退,出现危机局面。”与笼罩着这种畏惧心理的中东形势相比,同苏联的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问题也许或多或少地有点松动。以万斯国务卿访苏为开端的美苏重新谈判,是互相摸底,甚至使人感到,两个超级大国在进行一场互相死死地抓住对方的“比赛”。
    另外,同越南、古巴以及中国的邦交正常化谈判问题、即将进入最后解决阶段的撤退驻韩美军问题、为了修复同盟国的关系而被迫对人权外交作出某种修改的问题和核管理政策等问题,必须由“原则论”转到“具体论”上来,因此,只是表示抽象的信念是无济于事的。如何统一国内舆论
    赖斯顿记者认为:“卡特总统能否对似乎难以解决的困难问题发挥领导力量?这种考验才刚刚开始。”他评论道:“如果他不能统一政府内部的观点,同议会建立密切的连络体制,那么,即不能同盟国协调,也不能进行充分的协商。”但是,如果反复考虑中东问题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问题,那么,卡特总统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争取到美国舆论?与这种国内问题关系颇大。最近,美国议会作出决定反对卡特提案的实例引人注目,这也加深了这种印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