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远东经济评论》文章:《克格勃在亚洲》(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03-29

    苏巴友好协会在巴基斯坦各大城市几乎都有分会,会员主要是在中苏分裂后仍然忠于莫斯科的老共产党人。该协会的主要赞助人、诗人一知识分子(以前是记者)费兹,他由于他的革命作品很受人们尊敬。费兹是列宁和平奖获得者,通常至少每年去俄国一次,据悉他在俄国有大量归他使用的卢布,大概是他的著作的“版税”。
    费兹是苏联大使馆和那些想访问俄国或者想把孩子送到苏联或东欧国家大学上学的巴基斯坦人之间的主要桥梁。巴基斯坦官方对这种旅行和上学是有限制的,克服这种限制的办法是旅行者先到阿富汗的喀布尔,然后由苏联旅行社照管以后的旅程。虽然教育部对所有在外国大学上学的学生都有记录,但是没有关于在共产党国家上学的学生总数的正式记录。然而,据悉目前约有一百名巴基斯坦人在卢蒙巴大学上学,在威望较高的莫斯科大学上学的人数不详。在保加利亚纳塞尔大学上学的有几十人。
    这些学生不付学费和其它费用,每人每月有相当于一百美元的零花钱。他们学习四、五年后通常都回巴基斯坦担任肥缺。这种奖学金曾有助于使好些亲北京的共产党人转为忠于莫斯科的事业。
    例如,多年来领导亲北京派共产党人的老强硬路线派阿斯拉姆,在他的两个儿子进了纳赛尔大学后就变为忠于俄国路线。
    当局为时已晚地觉察到苏巴友好协会及其各个“友谊之家”的活动,于一九七六年初颁布了一项限制他们的法律。“友谊之家”必须向外交部登记,提交每年的开支账目供审查,办事处的牌子名称在宣布之前必须先经巴基斯坦正式批准。虽然这条法律据说是由于布托总理对开设拉合尔“友谊之家”感到恼火而颁布的,但尚未付诸实施,因为还有一些细节规定有待制订。有许多俄国同情者,特别是费兹个人的朋友,迄今为止一直阻挠这项法律的实施。
    苏共驻伊斯兰堡的另一代表是《真理报》记者马斯连尼科夫,他过去三年一直在巴基斯坦,是党报驻第三世界国家为数不多的记者之一。马斯连尼科夫在印度住过多年,在确保俄国人对印共的控制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他自称是农业经济学家,在印度南部一所大学就一个科研项目进行了四年的研究。他自称他的性格比较接近于搞科研而不是当记者,对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表现出广泛的兴趣。虽然他很少错过记者招待会,但是他在社交方面并不同当地的或外国的记者混在一起。《真理报》偶尔发表他的文章,这些文章如果是赞美布托的,当地报纸就予以转载。马斯连尼科夫还同学术界保持联系。
    苏联今天驻巴基斯坦的官员总共有三百八十多人,其中至少六十九人具有外交身份。大多数人或则是在伊斯兰堡的大使馆工作,或则是在卡拉奇的总领事馆或经济代表团工作。大多数人都能讲当地的乌尔都语。这些苏联官员中,在卡拉奇约有四十五名俄国情报部门特务,在伊斯兰堡有三十多名。
    克格勃采用的对巴基斯坦官员策反的一个明显而有效的方法是在伊斯兰堡“租借”房子。例如,苏联大使馆最近租赁了宗教事务部一位小官员的一幢接近竣工的房子。这幢房子以三万美元分期付款的租金——超过房子的造价——提前两年租用。俄国大使馆的办事处也向当地的朋友充分供应免费的酒。俄国同情者的客人被慷慨地劝喝各种各样的酒,如威士忌、伏特加、香槟、白举地等等,还有大量的鱼子酱下酒。
    因此,人们在亚洲各地都可以看到这种方式的重演。莫斯科把这种事说成他们关心的主要是帮助驻在国抵御“中国威胁”,而且对中国的目标也确实用了一点精力(正如他们在日本也对美国的军事设施感兴趣一样)。但是克格勃和苏军总参情报部的压倒一切的努力并不是针对中国,而是针对亚洲各国的,莫斯科想影响这些国家或对这些国家进行策反,使之转为采取反华亲莫斯科的姿态。(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