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石油大鳄(十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02-26

    新的威胁加强了标准石油财团吞并蚬壳这个“危险的闯入者”的决心。它的董事局主席阿茨保尔德邀请桑苗尔到纽约作客,热情地招待他,给他提出一个优越的条件,由标准石油财团出资四千万美元收购蚬壳,又答应成立一家联合投资的子公司,让桑苗尔当董事长。
    桑苗尔在纽约吃了、喝了、玩了,酒足饭饱,然后踌躇志满地对阿茨保尔德说:对不起,您的美意我心领了,只是我已经有了新的合伙人,有所不便,碍难同意。
    桑苗尔带着犹太资本家特有的狡猾,耍弄了他的美国对手,回到伦敦。他决定跟另一个对手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作。他这样决定,是因为他考虑到跟荷兰人合作,他的首脑地位可以保住,胜似当美国标准财团的一个伙计。
    他跟荷兰皇家石油公司的迪特汀达成协议,成立了一家亚细亚石油公司,由迪特汀当新公司的首脑。蚬壳由此便允许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共同使用它在远东的市场系统。亚细亚汽油和煤油,在旧中国很出名,它深入到中国的边远地区,在中国培养了一批新的买办资产阶级。蚬壳首次危机但是,形势迅速转化成不利于桑苗尔。首先,美国得克萨斯州“纺锤顶”的油田枯竭了,海湾石油公司不能履行它跟蚬壳订立的合同。
    蚬壳原来横渡大西洋到美国得州去运石油的油船,这时只好用来运牲畜,桑苗尔严重地缺乏石油供应来源。
    跟着,标准石油公司的董事局主席阿茨保尔德心怀收购吞并桑苗尔的蚬壳不遂的深仇大恨,趁蚬壳石油供应患缺的时机,发动了“价格战争”,存心要把大西洋彼岸的这个敌手挤垮。
    在蚬壳内部,桑苗尔的霸权受到迪特汀的挑战,当时,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即今天的印度尼西亚,继续大量地发现了石油矿藏。这些油矿都在荷兰人的控制之下,荷兰人迪特汀在蚬壳内部,说话的份量不同了。
    桑苗尔本人也因为社会地位提高,越来越多地卷入英国政治,而不能更多地关心公司的业务。他这时已经成为马科斯爵士,是英国石油大亨中头一个被皇室封爵的人。不久就被选为伦敦市长,是英国历史上第三位当上首都市长的犹太人。
    从这时开始,马科斯·桑苗尔就不再管蚬壳的事情。
    迪特汀十分高兴。这个比桑苗尔年轻十三岁的野心勃勃的荷兰人尽量地扩张他的势力。虽然他的老家荷兰公司规模比蚬壳小得多,却拥有东印度群岛的油矿,他和蚬壳合作经营的远东石油生意得到的利润,荷兰皇家公司占取了百分之五十,蚬壳只占百分之五。他千方百计地削弱他的英国合作者,自己夺取利益。
    到马科斯·桑苗尔不再当伦敦市长,重掌蚬壳大权时,他发现这家他手创的企业只剩下一个空壳了。
    合并一九○三年,世界石油贸易大衰退,标准石油公司继续削价,蚬壳的油轮投闲置散。标准进一步侵入欧洲,在罗马尼亚建立了一家炼油厂,它串同了德国金融界的合伙者,一举而把蚬壳撵出了德国市场。
    桑苗尔四面楚歌,不得不跟荷兰皇家公司的迪特汀谈判全面合并,他接受了屈辱的条件,荷兰股在合并后的英荷壳牌石油公司中占百分之六十,英股占百分之四十,由荷兰人迪特汀担任了掌实权的董事总经理。
    一九○六年四月,新公司正式成立,取名为“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简称英荷壳牌石油公司),除了荷兰之外,英国公众和世界其余部分仍然称它为蚬壳,把它看成一家英国公司,英国政府却认为它基本上已经成为一家荷兰公司,从而潜伏着德国势力。英国石油公司号称“日不落国”的大不列颠帝国,它最先发现石油的殖民地是缅甸。当时未曾独立的缅甸归英国印度官署管辖。蚬壳和这个官署的关系搞得不好,官署借口蚬壳有外国背景,不让它取得开采缅甸石油的特权。
    一批苏格兰资本家组成的辛迪加取得了这个特权,建立了白马石油公司。
    白马石油公司后来注入股本到英国石油公司,成为它的主要股东之一,股份占百分之二十三。
    英国石油公司的前身是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它的创办人是威廉·诺克斯·达西。这人是英国一个投机成性的冒险家。当澳大利亚发现黄金矿时,他从伦敦跑到澳洲,在那里发了大财。他挟着巨量财富退休,回到伦敦。
    一九○一年,他听到法国一位地质学家在波斯(伊朗)发现油田的消息,又听说美国得州“纺锤顶”油田使许多人发财,于是心又动了。
    (十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