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美报文章:《克里姆林宫对美发出的信号相互矛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02-01

    【本刊讯】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二十七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克里姆林宫对美发出的信号相互矛盾》,摘要如下:.
    苏联外交部新闻司有三年没有把整个美国记者团找来交谈了。新闻司认为这里的美国记者的观点大体上是反苏的。
    这次会晤看来是要加强最近采取的其他行动,这些行动的目的是要表明:华盛顿新政府上台,是在莫斯科同华盛顿关系中定新调,创造新气氛的时机。但是,这次晤谈不大顺利,而且晤谈后就发生了几件事,看来表明仍然存在摩擦。
    这几件事有:在晤谈后的第二天,《消息报》对驻在莫斯科的美国记者进行异乎寻常的然而是一致的和直接的攻击,原因据说是记者抱怨这里的工作条件太「差」,特别是因为记者发表了美国国务院(后来华盛顿撤销了)的消息,说供给外国人住的两幢公寓的水含有的汞和氰化物,已达危险数量。.
    第三天,最有名的持不同政见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安·萨哈罗夫受到严厉警告。对萨哈罗夫提出警告,再次引起世界对人权的注意。.
    因此,本周发生的事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相互矛盾的。这里的某些观察家说,结果仍然是消极的:这里没有作出认真的努力改变调子。这些观察家说,苏联人也许希望签订新的限制战略武器协定,但是又无意根本改变他们对记者和持不同政见者的态度,或者根本改变对美国的态度。
    另一种看法认为,苏联人,也就是克里姆林宫领导,真的有意向卡特示意:现在是争取缔结第二个限制战略武器协定的时机。根据这一看法,同美国记者晤谈是要强调苏联人希望改善政治和外交气氛。
    在这里的某些人士中听到另外一种猜测,即苏联统治集团内部的分歧实际上仍然存在,勃列日涅夫希望局势进一步缓和,而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或者克格勃分子则远不是那么渴望缓和,因此就利用象水污染以及一月地铁爆炸这样的问题来加紧施加压力。
    本周这里争论的一点是:克里姆林宫是否在有意识地努力改变调子,改变同美国的关系的气氛。至少可以说,按照苏联的定义,他们是在作努力。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索芬斯基对美国记者强调指出,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一月十八日在图拉的讲话对于缓和具有长期的重大意义。他一再他说,勃列日涅夫对缓和下的定义是「国与国之间正常的,稳定的关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