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香港《快报》评论:《提防卡特政府酝酿新对苏绥靖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02-01

    【本刊讯】香港《快报》一月二十五日发表评论,题为《废缓和之名,行缓和之实
    ——提防卡特政府酝酿新对苏绥靖政策》,摘要如下:
    卡特从竞选到就任美国总统,从来没有使用过“缓和”一词。但他上台伊始,他的政府就宣布要派国务卿万斯在六星期后访问莫斯科。这使人回溯到尼克松和基辛格当年频频访问莫斯科来倡导他们所极力主张的“缓和精神”。
    所谓缓和精神究竟是什么?五年来的事实已使人们清楚看到,苏联在不断整军经武下,洲际导弹的数量和常规军备的实力皆已凌驾美国,(这并不是说苏联的整个实力已凌驾美国)基辛格之流企图以“缓和”为手段来消除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因此美国的“缓和精神”是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之下寻求妥协。而苏联也亟力提倡“缓和”,则是为了利用这个幌子来麻痹美国和自由世界,使苏联能争取时间来扩张其经济潜力,因此苏联的“缓和精神”是为了最后压倒和埋葬自由世界。
    这种话,说来象是老生常谈,但在美国却偏偏有一些人仍对“缓和”持有幻想,卡特忙不迭派遣万斯到莫斯科去攀交情,正就是这种幻想的表现。
    早在竞选运动初期,基辛格的缓和政策受到广泛抨击,福特总统被迫声明今后不再使用“缓和”一词,当时有一百四十六位有影响力的美国著名知识分子组成了“当前危险委员会”,指出苏联空前规模的军备扩张是对美国的主要威胁,美国所面临的危险正在不断增加。当时刚投入竞选的卡特,印发了大量当年他身穿海军军官制服的照片,表示他是个军人,不会轻言绥靖妥协。由于反对缓和投合民心,使他一连获得几个州的初选胜利而奠定了他日后的大选胜利。
    但是这种“招数”只是美国政客在竞选运动中惯用的手段,并不能真正表示卡特反对“缓和政策”。他上台之后的所作所为,才真正反映他的政策意图。
    现在他一上台,就派他的国务卿千里迢迢拜访莫斯科,他究竟在作什么打算?
    卡特并没有说派遣万斯赴莫斯科是为了搞“缓和”,只说是为了谈判限制战略武器协定。我们认为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有达成这项协定之可能,而是在于卡特是否真的认为苏联会遵守协定?
    如果卡特不相信俄国人有遵守国际条约的习惯,而仍派遣国务卿去谈判缔约,则证明他只是找个借口去攀交情搞“缓和”,虽废用缓和之名,却在行缓和之实。反之,如果他真的认为俄国人会遵守条约义务,凭一纸协定可以确保世界和平,则这位美国总统的智慧与才干就大有疑问了,“以美国为首的自由世界”内的每一个人就不能不重新考虑是否需要有这样的“为首”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