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意报评华沙条约国政治协商会议:《布加勒斯特:苏联重新发起“社会主义大家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11-28

    【本刊讯】意大利《新闻报》十一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布加勒斯特:苏联重新发起“社会主义大家庭”》,摘要如下:
    华沙条约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社会主义军事联盟的七个成员国的这次“最高级会议”将向我们说明,罗马尼亚接近苏联这一打算对于齐奥塞斯库来说是一种长期的战略呢,还是由于不妙的经济情况和国内政治和思想意识方面的某些问题而提出的策略。
    在昨天的群众集会上,勃列日涅夫说,对于“资产阶级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存在困难这种诽谤”的最好回答是,“社会主义国家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上团结起来”,而且是“一无例外”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说,包括南斯拉夫在内。这是呼吁支持建立“社会主义大家庭”,今天的华沙条约会议应该建立这种“社会主义大家庭”。齐奥塞斯库虽然根本不提“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意味着承认莫斯科的领导作用),但他不得不说,参加华沙条约是“现实局势的结果”。计划方面的部分失败,对西方的债务的增加(三十亿美元),罗马尼亚的群众在赫尔辛基会议后的不安,这些都使齐奥塞斯库不得不留在“那边”。
    但是,勃列日涅夫的胜利并不是辉煌的。苏联和罗马尼亚之间仍然有分歧的各种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集中为一点:华沙条约和经互会的制度所表达的那种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规模和约束力。齐奥塞斯库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接受同苏联的更紧密的经济合作,但他不得不承认,这会纳入经互会国家间的那种生产任务的分工的范围之内。
    同样,齐奥塞斯库可以答应在政治上更加忠于华沙条约,但条件是,这并不意味着听从于超国家的监督机构的有约束力的决定。齐奥塞斯库所能答应的忠诚是有客观的界限的,政治界限就是:罗马尼亚有权不参加某些军事活动(像捷克斯洛伐克),要在莫斯科和北京之间保持等距离,最后是使自己的第三世界的职责和对不结盟的某种偏好成熟起来。经济上的界限是:继续同西方工业强国进行对话。
    现在,齐奥塞斯库同勃列日涅夫会见时的这些基本问题从今天起又出现在华沙条约七国首脑的会议上来了,勃列日涅夫和其他东盟国家首脑一起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似乎首先是医治对这一条约的团结的那些威胁,这些威胁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在削弱,这是因为各个成员国同西方的贸易在增加,其次是由于苏联对其他国家的重要供应的减少(比如,一九七○年,苏联供应盟国石油消费的百分之六十五,一九七五年是百分之六十,一九八○年预计将减为百分之五十五)。因此,对于华沙条约成员国来说,这一条约不那么重要了,至少是在贸易上。
    第二个威胁取决于最近在波兰表现出来的集团内部控制的问题(由于价格上的危机)甚至在东德也表现出来了(在东德有十万人在赫尔辛基会议后要求侨迁出国)。
    从这一条约的最近一次“最高级会议”以来,在欧洲和世界上有很多对克里姆林宫的保守派领导来说不可靠的变故:赫尔辛基会议和柏林会议,另外还有政治经济缓和的全面危机。因此,勃列日涅夫在布加勒斯特呼吁社会主义国家“紧密团结起来”,与此同时,苏联又在急着要对付两个令人不安的未知因素:美国新总统和中国新领导。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