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日《国防》杂志署名文章:《美苏海洋战略的新动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11-25

    【本刊讯】日本《国防》杂志今年第十期刊登山崎太喜男的文章,题目是《受到威胁的日本海上交通——美苏海洋战略的新动向》,摘要如下:
    阿拉伯的石油战略造成了石油危机,以此为转机,对资源和粮食的关注加强了,正在作为安全保障上的问题而被提出来。但是,即使资源和粮食可以依赖于国外,这个问题也不能因此而得到解决。因为其中还存在把资源和粮食安全地运回日本的问题。
    不用说,日本是个岛国,许多必需的资源和粮食必须依靠海上运输。一旦海上运输被切断或受到妨碍,要运进来的资源和粮食大幅度减少,那就将成为彻底动摇我们生活的重大问题。缓和的势头后退
    美苏两国首脑一九七二年五月签署的《关于美苏关系基本原则的宣言》共同保证要防止会导致美苏关系恶化的形势出现,但是,苏联主张,美苏之间的缓和同支持解放势力完全是两回事。在苏联的支持下,南越政府和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都垮台了。对于苏联的这种强硬姿态,自由国家不约而同地越来越表示不信任。在美国,越来越多的人批评说,缓和仅仅有利于苏联一方。
    可以认为,这种形势的变化表明所谓“缓和”已经后退。而缓和之所以后退,正是因为苏联采取强硬路线和加强了支撑这种强硬路线的军事力量。
    远东的苏联海军,据说六十年代初期只有三十万吨,而现在已增强到了一百二十万吨,是当时的四倍。曾经被称为“美国之海”的太平洋,现在正在变成美苏海军力量势均力敌的“竞争之海”。现在苏联太平洋舰队由以八艘巡洋舰、五十四艘驱逐舰、三十一艘核潜艇、六十三艘旧式潜艇为主力的五百四十艘舰只组成,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
    相反,美国的海军力量正在直线下降。
    总之,可以说,由于缓和的后退和美苏海上军事平衡逐渐被打破,国际形势正在走向大动荡,自由国家对苏联世界战略的戒备迅速加强。美国和澳大利亚接近中国
    苏联正在世界范围内增强它的海军。由于重开苏伊士运河,正在加强它的黑海舰队同太平洋舰队的联系,同时,为了预防发生情况,而寻求在安哥拉和索马里等建立据点,以便确保绕过非洲到达远东苏联境内的海上交通,并派出一个拥有三十艘舰只的舰队常驻印度洋。美国也派它的海军力量从太平洋向印度洋扩张。可以说,这种形势意味着亚洲迎来了“印度洋、太平洋时代”,提高了连结这两大洋的要冲东盟的战略地位。
    去年十二月,美国总统福特在访华回国途中,于夏威夷发表了“太平洋主义”。警惕苏联扩张的美国在太平洋主义中,强调加强美中关系和支持东盟,而苏联对此作出了尖锐的反应,对美中接近的加强表示了强烈的戒心。但是,苏联警惕的美中接近现在正在稳步地取得进展。
    以澳美新条约同美国连结起来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也正在接近中国。两国总理于今年四五月相继访华,都对苏联表示了强烈的戒心。
    总之,对于这两个大洋洲国家来说,最需要警惕的,是活动在印度洋、同时又积极向太平洋扩张的苏联海军力量。因为这威胁着通往大洋洲的一切海上通道,有可能切断同自由世界的联系。
    可见,澳美新条约三国都对苏联海军的扩张抱有戒心,并打算彼此加强联系,同时接近中国。苏联作为太平洋国家出现
    对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接近中国,苏联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之所以这样强硬,大概是因为在印度支那和安哥拉取得了胜利,有了坚强的信心。而且认为,由阿拉伯石油战略引起的自由世界的经济危机是推动“革命力量”发展的好机会。就是说,在苏联看来,国际形势的发展有利于苏联。
    这样,苏联正在积极地向越南战争以后的亚洲扩张,正在使美国的军事力量后退,加强对中国的“遏制”。苏联的这种战略设想,大致有三个目的:把美国的军事力量从亚洲排挤出去;实现中苏和解;确保连结本国的欧洲部分同远东部分的“苏联海上交通”。(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苏联的海上交通是从印度洋经过马六甲海峡,沿南中国海北上,再通过朝鲜海峡。但是,苏联要实现这些目的,还存在着许多障碍。那就是对东盟有很大影响的美国,对东南亚、印度洋和南太平洋表示深切关注的澳大利亚,处于连结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要冲的东盟,扼制着朝鲜海峡的韩国和日本。
    因此,苏联今后的办法将是集中消除这种障碍。苏联已经在正式而迅速地接近东盟国家。对于新加坡,今年四月为扩大贸易和工业化提供了资金援助。对于马来西亚,提出向今年三月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提供援助。对于印度尼西亚,提出为新建水力发电站提供四亿美元的援助,为解决印尼国营石油公司的财政危机而提供援助。据说对于泰国,也正在计划在美军撤退后提供援助。可以认为,苏联迅速接近东盟,目的是想破坏亲美的东盟组织。
    总之,似乎可以说,苏联要推进它的世界战略,在越南战争以后的新形势下,正在作为“太平洋国家”而出现。美苏海洋战略的新动向
    去年四月,苏联以世界海洋为舞台,进行了一次该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洋75”演习。可以说,在这次海洋演习中,苏联海军的行动表明,苏联海军不仅具有这种“能力”,同时还具有向自由世界的海上交通发动进攻的“意图”。对于自由世界的海上交通,苏联可以用潜艇发动进攻,给自由世界国家造成致命的打击。
    同时,象刚才所说到的那样,苏联想作“太平洋国家”,向“海洋国家”发展。可以认为,这种姿态就是想确保连结本国欧洲部分和远东部分的“苏联的海上交通”。
    可以说,苏联的海洋战略就是要切断自由世界的海上交通,确保苏联的海上运输。
    从苏联的海洋战略来说,苏联不得不承认东盟具有很大的战略价值。而美国从确保连结自由世界的海上交通的立场出发,也承认东盟具有生死攸关的战略价值。这意味着,美苏两家的海洋战略在东盟激烈交锋。换言之,就是美苏将展开互相争夺东盟的激烈抗争。
    美苏在海洋上的抗争表现得最尖锐的,是围绕着“南海诸岛”领有权的争端。南海诸岛是南中国海上的海上交通要冲。
    对中国来说,南海诸岛对于妨碍苏联的海上交通和防止从海上遏制中国都具有重要价值。海上交通受到威胁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霍洛韦今年二月二日说:“在夏威夷以西的太平洋上,美国海军能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海上交通,是个疑问。”暗示连结日本和美国的海上交通受到威胁。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也在他的国防报告中指出:“由于海军力量不足,很难保护西太平洋的海上交通。”对夏威夷以西的海上交通提出了警告。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经提倡由太平洋的自由国家“集体保障海洋”的设想。
    这样的例子在大西洋也能看到。在那里,美国、英国、法国、西德和意大利五国拥有总计达二百万吨的舰只和许多飞机,目的是确保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上交通。其性质是“守势的”,要保卫自由世界的海上交通免遭苏联海军的威胁。
    美欧自由国家之所以承认确保海上交通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并且正在积极地努力采取对策,是因为对苏联海洋战略有深刻的认识。这些国家认为,苏联想以它的海洋战略切断连结自由世界的“海洋纽带”,这无疑是对自由世界生存的重大挑战。换言之,可以说,通往日本的海上交通是连结日本和自由世界的“海洋纽带”,切断这条纽带,就是对日本要作为“自由国家”生存下去的重大挑战。但是,日本的海上交通,正象迄今所看到的那样,形势正在变化,无论是东南亚到日本的海上交通,还是连结日美之间的海上交通,都不能说是安全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