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高血压发展到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10-30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九月四日刊登一则消息,题目是《高血压发展到动脉硬化的发病机制》,摘要如下:
    高分子物理学世界权威杏林大学医学系教授冈小天在第十届国际血管学会议的第三天,即最后一天举行的特别讲演会上,发表了应用流体力学说明动脉硬化发病机制的理论。这个理论虽然不会很快为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发挥作用,但它将使动脉硬化研究别开生面,从而登上舞台。
    动脉硬化有各种类型,而其中最成问题的是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现象。它是胆固醇等脂质浸透和集积到血管的内膜,血管壁变厚,血液不畅通,易发生血栓。尤其是易发生在比较粗的动脉,也就是心脏的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等,所以,成了心肌梗塞和脑血栓的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遗传和生理上的因素,而且,同饮食习惯、吸烟和神精过度紧张等也有复杂的关系。直接的原因是血压和血液中的胆固醇、中性脂肪(甘油三酸脂)浓度等具有重大影响。
    冈教授按照他的理论,搞清了这些各种各样因素所造成的动脉硬化的最后一个因素,即胆固醇渗透的机制。把胆固醇向血管内膜(由内皮细胞及胶元、弹性蛋白所构成)的渗透作为扩散现象,计算了血流和血压对内膜的渗透过性有怎样的影响。其结果,搞清了“加在内膜的压力增大,透过性也增加,就促进了胆固醇的渗透”。
    这样,“为什么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原因”这一多年的疑问便可以理解了,同时,根据详细的计算,搞清了一、动脉硬化多发生在血管分枝处和弯曲部,或者是在向内膜园周围施加压力大的部位;二、加在内膜的摩擦力愈大,透过性愈增加。结果,这个发现同许多病理解剖所见到的和使用血管进行实验的数据完全一致,证明了这个理论是正确的。
    信州大学医学系东健彦教授说,“过去,动脉硬化只是从生物化学和病理学角度来研究,而约十年前,有人主张重视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冈先生的研究促进了这一学说飞跃发展,我认为是件独创的非常好的事情。动脉硬化的原因虽有血中胆固醇含量等各种因素,而冈先生所阐明的一面是这些因素的基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