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共同社驻香港记者就毛主席逝世发表文章《永恒的革命家,对人民无限信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9-29

    【本刊讯】日本《熊本日日新闻》九月十日刊登共同社驻香港特派记者泉写的文章,题目是《永恒的革命家,对人民无限信任》,摘要如下:
    毛泽东是二十世纪伟大的革命家。他是杰出的革命的理论家,并且实践了自身的理论。而且,他又是政治家、军事战略家、外交战略家、哲学家、诗人、书法家,还是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毛泽东在哪个方面名垂史册呢?人们把他的想法称为毛泽东思想。他建立了连斯大林也未能预料到的苏联之后的第二个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站在了同改变了颜色的苏联作斗争的前列。在文化大革命后,毛泽东亲自提出了否定超级大国论和三个世界论。他的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缔造国家。对于第三世界各国来说,今后这将成为它们缔造国家的宝贵指针。可以说,毛泽东的确是一位永恒的革命家。
    正如他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句话表明的那样,他首先着眼于旧中国的农民。这是他的出发点。有名的八一起义、秋收起义后,他上了井冈山,着手建设根据地,创建了工农革命军。这支军队成了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国家权力的革命道路的毛泽东的核心力量。
    成为革命军队的基础的是毛泽东的洞察力和思想;而这种洞察力和思想的根基就是对人民大众的信任。
    红军由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而不得已进行了将近一万三千公里的长征。长征使征途中十一个省的大约两亿人民认识到:他们得到解放的道路唯有红军的道路。长征播下的种子,后来开花结果了。
    开花结果虽有种种因素,根本的却是由于有毛泽东的扎根于群众路线的党和军队。他向群众学习,研究他们的各种各样意见而后形成系统的意见,再拿到群众中去宣传,使这种意见成为群众的意见而肯定下来,见诸行动,在行动中验证意见本身正确与否。
    这样就把党的政策变成了群众的行动。可以说,正因为这样,才能够把八亿人统一了起来。中国要怎样做才能免于成为苏联那样由一些特权阶层既得利益集团统治的变色了的社会主义国家呢?——毛泽东在晚年一直在这个问题上倾注了心血。他的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就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下了一个“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整个历史时期”也即过渡时期的定义,提出了在这整个期间存在阶级斗争、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的理论,并且进行了实践。这个实践就是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以事实证明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它是把权力夺回到真正的工农兵群众手中的激烈的夺权斗争。在文化大革命中甚至开展了大规模的公开的整党运动。除中国外,没有过让群众参加审查共产党、整顿党的先例。毛泽东大胆地采取了这一非常手段。
    没有人象毛泽东这样考虑了培养革命的接班人的问题。一九六四年七月发表的文章宣布了他提出的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个条件。这五个条件在一九六九年第九次党代表大会修改了的党章中归纳成“党员必须做到”的五条。
    特别是第三条说,“能够团结大多数人,包括反对过自己反对错了并且认真改正错误的人”;没有人象毛泽东这样亲身实践这一条,强调团结的了。
    第十次党代表大会决定的党中央人事,是林彪事件的教训得到运用的结果。共产党设法实现了党的政治局、中央委员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年轻化;这是百年大计,是经过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才有了可能的。这就是老中青三结合。党中央里还有工农兵、党政军、汉族和少数民族、男子和妇女等各种代表,成了党团结的象征。可以说,这是毛泽东早就酝酿的想法,经过文化大革命、批林整风付诸实行了。
    正如毛泽东自己说的那样,今后在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的漫长过程中,需要进行文化大革命多次。永恒的革命家毛泽东最大的希望是:下一代人通过继续革命也即参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加深对社会和自然的认识,把现在的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向前发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