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美《纽约时报》专稿《苏联外交政策成果被一系列挫折抵销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9-26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九月九日刊登发自莫斯科的一篇专稿,题为《苏联的外交政策成果被一系列挫折抵销了》,摘要如下:
    尽管参加美国竞选运动的一些候选人说美国正在把地盘让给苏联,可是莫斯科在试图推进其对外政策目标方面遭到的失败并不少于获得的成就。
    最近几个月,克里姆林宫感到,它在非洲和东南亚的运气越来越好,足以抵销在中东的挫折,抵销同中国的冷战并不松弛的局面以及同美国的和解已经停顿下来的局面。
    但是,苏联在对外活动方面的成效,由于国内的弱点,特别是农业中的弱点而被削弱,并且受到年迈领导人的多疑的保守主义的限制。
    因此,据西方的、第三世界的和共产党的外交官员说,苏联看来很有可能要继续在其对外关系中奉行谨慎方针,尽管一有机会还会进行放肆的攻击。
    莫斯科仍然信奉经过时间考验的“和平共处”理论,这个理论使它能够一方面压西方政府实行裁军和扩大贸易,同时又比较隐蔽地在全世界支持它认为是进步的运动或民族解放的运动。
    但是,只要逐个进行分析,就可看出,苏联收到的成果和它的意愿是大相径庭的:美国苏联用以衡量其进展的尺度仍然是美国。莫斯科同华盛顿的和解,大体上是在一九七五年一月关于给予苏联关税优惠和贷款的提案在国会被否决以后停顿下来的。
    苏联报刊加强反美宣传,也表明了莫斯科对于迄今未能签订勃列日涅夫先生和福特总统早在一九七四年底双方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会晤时就提出来的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新协议这点感到不耐烦。
    俄国人看来甘愿度过美国现在的宣传狂热这一关,希望在以后达成一项军备协议。他们既没有表示要抛弃缓和,也没有表示要作出让步使缓和变得更加甜蜜。一位美国外交官员指出:“我们双方都停步不前,实际上没有放弃什么。”欧洲去年的赫尔辛基欧洲安全会议给了俄国人以他们所要的东西,会议承认欧洲战后国界和承认德国的分裂。然而,赫尔辛基协议也给了西方以更正当的理由以便对莫斯科在人权问题上的微不足道的行动提出责问。
    因此,苏联首先关心的问题之一是要在明年的贝尔格莱德会议上全力以赴,因为那次会议将回顾赫尔辛基会议以后的进展情况。
    但是现在外交界有一种猜测,认为苏联集团可能试图采取补偿办法,即在已陷入僵局的关于共同减少中欧部队的维也纳谈判中作出微小的让步,以改变西方在其它方面的批评。
    看来,莫斯科对于如何去适应西欧共产党人新近表现出来的独立——它在六月间欧洲共产党人东柏林会议上已不得不承认它们的独立——心中不那么有数。尽管法国和意大利共产党人看起来在大多数对外政策问题上同克里姆林宫没有多少差别,但他们的确向东欧提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有吸引力的民主道路。中东苏联在中东遭到了最明显的挫折。它同埃及——曾是在这个地区执行苏联政策的关键地方——关系疏远之后,又由于叙利亚对黎巴嫩进行军事干涉而同叙利亚的关系恶化了。
    甚至一度是忠实盟国的伊拉克,也同伊朗靠得更紧了,从而只留下了一个激进的利比亚作为莫斯科在中东的最好朋友。苏联对于伊朗在这个地区作为一支由美国出售军火支持的非共产党的力量出现,也感到不悦。
    俄国人既关心巴勒斯坦人的生存,也关心战争有扩大的危险。但是,一位西方分析家认为,他们的难处在于:中东局势发展速度已超出了莫斯科的建议,莫斯科的建议几乎全都是以反以色列为主题的。
    他说:“俄国人仍然不愿采取积极的政治冒险行动。他们已经表现出他们的确没有解决办法,甚至没有处在比较接近于解决的地步。”非洲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莫斯科在非洲的威信提高了,因为受它庇护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战胜了这个前葡萄牙殖民地的另两支与之竞争的运动。苏联不仅在南部非洲获得了一个立足点,而且在诸如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这样一些曾经亲华的其他国家中也扩大了影响。
    而且,成功还促使克里姆林宫去支持象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这样一些其他的解放运动。
    在这同时,苏联抓住机会尽可能地把美国同南非和罗得西亚的纯白人政府联系起来,从而破坏美国在南部非洲的声誉。拉丁美洲在这里,苏联的对外政策仍然着重依靠古巴。苏联看来对于智利的阿连德马克思主义政府一九七三年被军方推翻这件事仍然耿耿于怀。这可能是因为这次政变推翻了克里姆林宫认为缓和有利于世界革命进程这样一个意识形态论点。一位美国外交官员谈到俄国人时说:“他们过去同拉丁美洲打交道时比较笨拙,尽管他们确实具有供应军队的能力。”
    最近据说苏联已同意向秘鲁出售军用飞机。亚洲莫斯科在亚洲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仍然是它同北京的敌对状态,这种状态在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中依然明显可见。
    莫斯科还试图恳求东京鼓励用日本技术设备帮助开发西伯利亚。但是,如果苏联不在最南端的千岛群岛问题上作一些让步,那末要实行密切的合作看来可能性不大,因为日本坚决认为这些岛屿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霸占的。
    对苏联来说,在东南亚前景较好。由于美国从印度支那撤离,莫斯科同菲律宾这样一些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俄国人在老挝活跃起来了。但是,他们的主要兴趣看来是在越南身上。
    在莫斯科为它通常在秋季进行紧张的外交活动包括在联合国提出和平建议作准备的时候,苏联对外政策未必会改变。莫斯科尽管遭到种种挫折,但并没有放松它同西方缓和紧张局势的义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