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日本经济新闻》社论:《如何理解科伦坡宣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8-28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八月二十三日发表一篇社论,题为《如何理解科伦坡宣言》,摘要如下:
    第五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结束了。会议最后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经济合作行动纲领》。这一系列宣言和决议冠以举行会议地点的名称,总称为“科伦坡宣言”,它将在今后的国际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提出。
    这次科伦坡的不结盟会议,正式参加国八十六个,加上观察员和来宾共有一百多个国家。一九七三年九月第四次阿尔及尔会议,正式参加国七十六个,观察员九个国家。从这个情况看,如实地显示出了三年期间不结盟在国际社会上的比重增大的程度。
    如果从结论上谈科伦坡会议,可以说,各国代表的讲话和科伦坡宣言的内容,是把他们在政治上,即安全保障方面意见分歧乃至步调紊乱的局面,用经济——通商贸易方面的多数一致来加以收拾,使不结盟运动归结为“基于团结和合作的向前看的团体行动”。这意味着它对不结盟存在的矛盾或课题的先后次序做了如下的判断,即经济上的对外矛盾超过其它矛盾。当我们考虑科伦坡会议的意义和对今后国际社会的影响时,不能忽视第三世界当前的一致之处就在这一点上。与此同时,在注视仍处于动荡旋涡中的国际动向时,也必须认识到,那里还存在着严重而深刻的波动因素。
    第一个问题就是不结盟国家对于国际政治的大方向和现状的理解问题。不结盟的起源在于:处在东西方对立中间,不参加美苏任何一方的军事集团,这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大国的争夺处于殖民地统治下的共同经历,使它们一贯高举无限支持民族解放运动的旗帜。的确,阿尔及尔会议以后的三年期间,非洲的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等国从解放运动向独立方向前进;在越南,西贡政权崩溃,实现了南北统一。这对不结盟运动来说都是成就。要求大国军事力量从印度洋撤走的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在会议开始时的讲话,就是肯定了不结盟主义的起源的。
    但是,政治宣言中,称赞了古巴志愿军开往安哥拉,谴责了印度洋上存在美国海军基地,而对苏联强行介入安哥拉解放运动以及苏联在印度洋沿岸建设基地和它的海军力量迅速向这个地区扩张的行动,却没有提出批判。越南战争结束以后的国际形势,从亚洲、太平洋到非洲出现了新的紧张局面,而科伦坡会议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有些不足。
    第二次大战后,美国正逐步修正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一直持续的过多的诺言和多余的存在,而苏联则企图填补在这之后产生的空白。对于苏联的这一扩大霸权的活动,应该根据不结盟主义的观念而严厉地谴责。但给人造成的印象,却是会议只把苏联的行动看成由于美国的过分存在而带来的一种反作用。这一点,同下次首脑会议在古巴的哈瓦那举行一事结合起来,形成了不结盟中立主义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发生的分歧,而这一点将成为问题。
    科伦坡会议上表现出的不一致,还具体地体现在朝鲜问题上。另外,在保障国家安全等政治问题上,整个说来认识上存在的分歧也很明显。
    科伦坡宣言的重要性在于对国际经济的挑战。
    如果说阿尔及尔宣言的重要性在于确立了“对天然资源的永恒主权”,科伦坡宣言的意义可以凝缩在争取“对等的主权和公正的分配”的经济合作行动纲领中。特别是对于依靠出口初级产品的国家来说,价格和数量的稳定是最重要的课题,正是在这个时候,会议把石油输出国组织发动石油战略的作用运用于其它品种的姿态,作为“团体行动的日程”而集其大成,这一点是重要的。
    通过建立按品种的初级产品卡特尔的组织和其联合体的计划,将使北方(发达国家)认识到极其严重的局面已经到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