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香港《文汇报》刊登寄自英国的通讯:《遥看地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8-27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八月二十四日刊登史晶寄自英国的通讯,题为《遥看地震》,摘要如下:原提要:唐山地震发生后,西方的报章、电视按他们的立场和常识去报道,一味靠估,令人厌烦;后来买了《文汇报》等几份爱国报纸,才了解了地震的真实情况,并看到许多有关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从中,还体会到在对待天灾方面,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立场和世界观……
    七月二十九日传来不好的消息,令我们很不安。电视台一连几晚报道北京附近地震的新闻,总是说灾害很大,破坏很大,六百万人口在帐幕里住………没有其他的详情,使人心牵挂。《泰晤士报》驻香港记者的特稿,也是一连串的只瞎猜伤亡及损失的估计,使人心理上更慢慢地由担心趋向于不耐烦,心潮更是起伏不平。几个月前的意大利地震,我们就习惯了听这种报道,每晚,电视广播员一次又一次的向你报告,听后不免有一种感觉:这真是一次历史性的大惨剧。
    然而,这种惨剧性的心理,在有关北京地震的报道中却突然中止了。一两个“中国问题专家”的形容和估计,经几天的发挥,已经没有了后继之力。
    电视沉默了,《泰晤士报》沉默了。我的心却焦虑起来了。好,“找份香港来的报纸看看”。
    在唐人街买到了《文汇报》、英文《大公报》和《新晚报》,一连几天的报纸。如饥似渴的看。看完了,这回却真正的睡不着,为什么呢?
    原来祖国是这样报道大地震这件事的。二十九号新华社详细报道了地震的时、地、强度和影响范围;也报道了中央对灾区人民的慰问和鼓励。报道也指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很大损失”。其实这是灾情的最完整的报道了,为什么我们要如“慈善筹款”一样,喜听到一个个数字?为什么要斤斤计较于一些数字?这对受灾的人民有何帮助?
    但祖国的报道除了没有忘记慰问受灾者和受灾者的家属,更没有忘记更广大的救灾的民众。这些以千万计的民众的豪迈气概和先公后私的事迹,如雪片飞来,这真是不同的气象,它鼓舞了中国人民,鼓舞了海外的同胞,鼓舞了许多中国的朋友。灾害虽大,社会主义的力量更大。
    我很高兴有这次的反省,对天灾的报道原来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立场,不同世界观的看法。和自然界的斗争是个长久的现象,但我们在每次斗争中都要动员人民,争取进步。
    只报伤亡,不报抗灾的消极态度,不单是不公正的报道,而且是在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中站在倒退的一方。BBC电台现在虽然停止报道北京情形多时了,但是在最近一次仍口口声声说北京还未公布伤亡数字。让它们等吧,救灾重建,我们应分秒必争。
    前进吧,社会主义祖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