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美《纽约时报》载文:介绍新书《洛克菲勒家族----美国的一个王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8-26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三月二十八日《书评》副刊刊登韦斯曼的文章,介绍新书《洛克菲勒家族——美国的一个王朝》,摘要如下:
    当一九一一年拆散美孚石油托拉斯的时候,约翰·D·洛克菲勒的庞大企业和慈善事业的第一位经理弗·盖茨给他的东家写了一封语气激烈的信。他说:“你的财富越聚越多,就像雪崩时雪越聚越多一样。你一定要用比它聚积的速度更快的速度把它分散开来,如果你不这么办,它就会把你压垮,把你的子孙压垮。”
    科利尔和霍罗威茨合写的这部引人入胜的洛克菲勒家族史的基本观点认为盖茨的话只不过是说得早了一点而已。作者说:这个未能把洛克菲勒家族三代人“压垮”的巨大财富现在已经把第四代压得喘不过气来了。科利尔和霍罗威茨合写的《洛克菲勒家族》是一部笔调流畅、材料丰富的社会史,是一部描写家庭内部紧张关系和病态心理以及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的小说,它的全部情节是在金钱和权势的背景下展开的。
    科利尔和霍罗威茨搜集了大量材料,并用这些材料来说明美国工业发展时期的情况。在作者的笔下,这个家族的成员既不是圣人也不是魔鬼。作者详细地讲述了这个家族变得有钱有势的过程,但是他们的真正贡献还在于描写了这个家族为适应自己的地位所作的努力。这本书在有些地方带有使人心烦的闹剧的风格,象是一出也许可以叫做《一个王朝》或《有钱人》的电视闹剧。不过洛克菲勒家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家族。虽然这个家族只包括洛克菲勒一家人,但是由于它是美国历史的产物,因而为大家所共有。唯其如此,科利尔和霍罗威茨合写的这本书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对美国历史所作的一种解释或新解释
    ——其中有不少地方也是错误的解释。
    科利尔和霍罗威茨在写书之前采访过这个家族的几十个成员和朋友。不过本书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作者满怀同情地、周到而客观地描写了被称为“堂兄弟姐妹”的第四代洛克菲勒的挫折、反省以至他们的梦想,作者在书中让这一代的洛克菲勒现身说法。《洛克菲勒家族》有三个重要的主题:洛克菲勒家族的慈善事业和势力的性质;这个家族作为一支社会势力的兴衰;这个家族的具有传奇色彩的事迹对它的成员所产生的强烈影响。
    关于这个家族的势力的问题,作者是从老约翰·D·洛克菲勒谈起的。作者在谈到约翰·D·洛克菲勒在建立美孚石油托拉斯时搞的一套复杂的回扣制度和秘密协议以及他使用的毒辣的阴谋手段时说:“根据这个托拉斯的安排,人们始终搞不清谁拥有什么财产,或谁对什么活动负责。分析家们对此实在莫测高深。”
    这个说法对于今天的洛克菲勒帝国也同样适用。实际上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堂兄弟姐妹”一九七二年不得不要求他们的父母以及洛克菲勒中心5600号房间的两百名雇员向他们全面介绍这个家族的财产和慈善事业的情况。当然,全国在两年以后获知,一共有十三亿美元的资产和两亿二千四百万美元的慈善事业归这个家族的九十四名成员控制。但是这些数字丝毫也不能反映洛克菲勒家族对美国经济、文化和政治机构的影响。
    这个家族当年开始捐助慈善事业当然是由于族长态度虔诚并意识到自己的财富。他曾说过这样的话:“我相信赚钱的本领是上帝赋予的……叫你用来为人类谋福利的一种才能。我认为,我自己既然享有这种天赋,就有责任多多赚钱,并拿我赚来的钱按照自己良心的指示来增进人类的幸福。”虽然经过这些年以后资助慈善事业的理由可能已经有了发展和变化,但是慈善事业本身似乎一直在扩大这个家族的势力。例如,约翰·D·洛克菲勒的顾问们当年就对他说过,资助国外的传教活动最终将会使外国的生产能力增加,结果就会使外国有钱购买美国产品,并使我们有钱进口他们的产品。负责主持分散、合并和捐赠资财这样一种极其繁重的工作的小约翰的确成了作者所说的“投资慈善事业的银行家”。他使这个家族对各种事业——由科学技术到文物保护、公共卫生、医学研究、甚至自由派教会——的捐赠都“带上了一种精明的实用色彩,这就是把他们的义举同扩大势力紧密结合起来。”(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二版)
    科利尔和霍罗威茨是很善于运用奇笔的。他们对小约翰处理勒德洛惨案的顽固态度的生动描写就是一个例子。在那次惨案中死了四十名矿工。当小约翰应召去国会说明情况的时候,人们问他为什么拒绝到科罗拉多州去调解科罗拉多轧铁公司的罢工,他不动声色地回答说:“我们用的人都是能得到的最能干的人,我们相信他们的判断。”他还说,无论如何他都要捍卫他珍视的原则,即美国这个工业国必须同劳工运动作斗争。
    “即使搞光了你的全部财产,牺牲了全体雇佣人员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吗?”一位国会议员大声喊道。
    “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小约翰这样回答。
    作者说,有二三十年时间,直到发生阿提喀事件之前,人们往往一提起洛克菲勒,就会想到勒德洛的冒着烟的工棚和矿工们的烧焦了的身体。
    至于谈到洛克菲勒家族的财产,也许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在这样的长时间内始终没有分散,而十九世纪聚积起来的其他家族的巨大财富目前都已分散了。科利尔和霍罗威茨在谈到这一点时指出,这个家族的族长花了最大力气经营的是这个家族本身,而不是它的财产。
    同世界所有的家庭一样,洛克菲勒兄弟的情况也是不尽相同的,在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胜利者、幸存者和牺牲者”的差别。作者说,纳尔逊根本不理会那个把他培育起来的传统,他在确认他为副总统的听证会上把这个家族的内部活动暴露和张扬出去的作法,被认为是玷污了家族的声誉;大通曼哈顿银行董事长戴维骄傲自大,认为自己是“白手起家”的;对这个家族暗暗抱着虚无主义态度的劳伦斯在同他的兄弟们相比之下是黯然失色的;大哥约翰·D·洛克菲勒第三在上了年纪以后才参加了有关人口控制方面的社会活动;温斯罗普则以一事无成著称,而一事无成也是他唯一的本领。
    不过书中关于这个家族的家庭关系写得最出色的还是“洛克菲勒堂兄弟姐妹”这部分。作者说,这些“堂兄弟姐妹”都长得很漂亮,受过良好教育,多才多艺,可是尽管他们的显赫的姓氏给他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有利条件,他们却显得颇为平庸。
    科利尔和霍罗威茨在书中说,“堂兄弟姐妹”虽然有许多地方与他们的长辈不同,可是也具有许多与前几代洛克菲勒相同的品性,诸如“目光敏锐,态度十分严肃,随时随地保持警觉,即使在他们彼此相处时也是如此。”他们似乎受着一种作者称之为“奇怪的辩证法”的支配来弥补他们的父辈过分热衷于政治的过失。
    可是就在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仍然显示出自己毕竟是洛克菲勒家族的一员。戴维的具有叛逆性格的女儿艾比说:“我开始意识到这一点………就是我握有一种虽然不那么干净可是很有力量的手段,、如果我把它用于我认为美好的事物,那是很有意义的。什么事情我都热心,争取公民权利,抵制征兵、抗议宣讲会、激进教育,这一切我都热心。”她的讲话令人感到她虔诚的程度并不亚于她的那位谋私利的曾祖父。
    大量捐款就能使这些“堂兄弟姐妹”得救吗?科利尔和霍罗威茨认为不能。他们说,今后世代的洛克菲勒家族成员将让别人控制他们的大部分财产,他们自己将加入我国一般的富有贵族阶层,温和地摆脱洛克菲勒王朝对他们的要求。科利尔和霍罗威茨言论的根据就是洛克菲勒堂兄弟姐妹现在终于认清了自己所处的地位,认清了他们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了。
    艾比向她父亲提出她要放弃大笔遗产的继承权似乎就是这种认识的集中表现。据她回忆,她的父亲听到这个想法后非常生气。她说:“我怎么也不能使他理解我的观点,这就是认为这不是感激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历史问题。我将承担历史的后果,但是不承担某个人的慷慨馈赠的后果。”科利尔和霍罗威茨就这样结束了他们这部巨著,贯穿这部巨著全书的是这样一条线索:掌握这份巨大家产的人怎样由攫取大量财富的罪人演变为拥有大笔财产的乐善好施的人,然后又根据自己的选择演变为普普通通的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