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日报报道《马契欣事件-----冰山的一角?巨大的暗斗-------美苏间谍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5-27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五月十六日刊登一条消息,题目是《马契欣事件——冰山的一角?巨大的暗斗——美苏间谍战》,摘要如下:
    苏联新闻社东京分社记者马契欣被警视厅公安部逮捕了。被揭发出来的苏联间谍事件,继一九四六年的科诺诺夫事件以后,这是第二次。马契欣记者的目的是窃取有关美国“中途岛”号航空母舰的电子装置和雷达装置的“机密”。但是,他不但未能得逞,而且,自他从事“间谍活动”之初起,就被当局盯上了。赫赫有名的新闻记者作为“间谍”被捕,在日本还是在大战期间发生佐尔格事件以来的第一次,暴露出在“美苏缓和”的背后展开的险恶的美苏暗斗的一个侧面。另外,看事件的处理方法如何,也不能保证不导致日苏关系的恶化,比如彼此限制记者的活动等。
    几乎世界的所有地区都是美苏间谍战的“战场”。主角是苏联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此外,还有苏联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和美国国防部情报局,或者合作,抑或是交错从事活动。
    克格勃是一个庞大的秘密警察和情报组织,干部有九万人,加上工作人员,共约达四十万人。而中央情报局的正式工作人员为一万五千人,每年的预算为七亿五千万美元,美国全部情报机关的预算总额为六十二亿美元,工作人员达十五万人——这是美国参议员普罗克斯迈尔于一九七三年在一次全体会议上说的。
    因为是如此庞大组织之间展开的暗斗,所以,似乎可以说,当然有时会以乌契欣事件这种形式暴露出“冰山的一角”。据《华盛顿邮报》说,自六十年代初以来,克格勃有近三百名工作人员被四十多个国家驱逐出境。
    不管是中央情报局也好,还是克格勃也好,它们在外国的活动据点都是大使馆、(总)领事馆和政府的派驻机构。因此,美苏使馆的工作人员中肯定有某些人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对于掌握包括中国和苏联在内的亚洲的动向来说,东京是一个理想的场所。一位专家指出,日本有六、七十个中央情报局人员,有五十来个克格勃人员。如果说嫌疑属实,马契欣记者不是从事“采访”,而是从事“窃取机密”活动的话,那么,似乎也可以指出,披着记者外衣的间谍也是存在的。
    据说,美苏间谍卫星整天整夜地互相监视着对方,抄收被称为“电子情报”的“电子基地”的电讯,美国的普韦布洛号间谍船到处游弋,苏联定期派遣侦察机“直飞东京”,分析洪水般的宣传报道和正式发表的材料,通过凡是能想得到的“合法”手段和方法,美苏双方目前都能获得百分之九十九的必要情报。
    那么,为什么还继续进行马契欣事件那样的“难堪”的个人工作呢?一位情报问题专家解释说:“最后这百分之一是决定其余百分之九十九的情报能用不能用的关键。对于一种武器,不仅想弄到图纸,还渴望弄到实物和操作人员的感想。对于一个事件,不仅需要卫星拍摄的照片,也希望了解目击者的感想。”有人说,不管“间谍科学”如何进步,机器也不能钻进人的脑袋里去,这种由“人”进行的间谍活动,将来大概也不会取消。
    但是,象这次采取逮捕的强硬措施,还是破例的。这种“激烈手段”会使苏联方面今后采取怎样的“对抗措施”,很难预断。对于这种情况,苏联历来采取“报复主义”的措施。苏联的外交官和记者被西方国家驱逐,苏联也相应地把对方国家的驻莫斯科人员驱逐出境。令人担心在日本驻莫斯科记者中,可能有人会成为“牺牲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