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梁厚甫撰文谈尼克松与基辛格的对苏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2-23

    【本刊讯】新加坡《南洋商报》二月十九日刊登梁厚甫文章,题为《尼克松再度访华谈尼克松与基辛格的外交》,转载如下:
    中国邀请尼克松再度访华,而且隆重其事,特派专机来迎迓,这不由得我们不问一句,此事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那当然是有着问题,要待我们来寻索的。
    寻索这一件事不难,但要有先决条件。先决条件之一,是研究尼克松本人的历史;之二,是研究一九六八年以前及以后的史实,包括尼克松的著作和水门事件在内。
    我们可以说,美国历史上,到现在为止,有两个人是彻头彻尾,诚心诚意的反共(苏式之共)与反苏的。一是已死的参议员麦卡锡,二是尼克松。当尼克松做参议员的时候,极力检举美国国内的共党,而众所周知,美共有史以还,基本上是追随莫斯科的。
    尼克松既以检美共起家,及其做了副总统以后与赫鲁晓夫在莫斯科作厨房辩论,因而声名大著。到今日,在美国国内,如果有做梦吃饭如厕而不忘反苏反共的人,大概尼克松可以当之无愧。
    尼克松做完了副总统,便在纽约当律师,律务之余,也写文章。一九六八年前在《外交》季刊上边写了一篇文章,主张要解除中共在世界上的孤立形势。这一篇文章颇有理论,亦算敢言。如果从政略上来分析这一篇文章,实际的用心,就是认为孤立苏联必须拉拢中共。尼克松无所爱于中共,实有所恶于苏联。
    本来的尼克松,实际是这样单纯的。但是,有两件事情,我们对尼克松看得不太清楚。
    第一件,是尼克松起用基辛格。据说,尼克松之看重基辛格,因为尼克松读过了基辛格所著的《核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这本书,开宗明义就指出,凡是结集力量最大的国家,就是美国的敌人。可能尼克松引基辛格为反苏的同志,而加以重用。事实上,基辛格的主要思想,并不在此。基辛格的主要思想就是今天所谓和解政策。这政策,分见之于他所著的《梅特涅与和平重建》、《抉择的必要》、《受困扰的伙伴》各书之中。也许尼克松因为太忙,没有看清楚。
    我们可以理想:当年的刘备与诸葛孔明,思想上并不一致,尼克松要光明较著的反苏,基辛格纵使要反苏,但认为不妨笑面藏刀,虚与周旋。结果下来,两人各让一步。基辛格在巴基斯坦自称有河鱼之疾而飞到北京去,这是基辛格执行尼克松的命令,而不是主动的去拉中共,我们重读一下基辛格五本主要的著作,便可以证明。基辛格说过:中国人古往今来,包括国民党而至中共,都不知外交为何物,要就是自称华夏,要他人为夷戎,要就是俯首驯服,甘认外国人炮利船坚。这样的对中国的观念,实际未出老式中国通的范畴。基辛格不可能主动的走去北京,此行只是奉了命令。反之,尼克松也有曲徇基辛格的地方,尼克松就任后的国情咨文,大谈“谈判外交”,“伙伴外交”,这是基辛格著作的翻版。后来且受基辛格牵率而到莫斯科去。明眼人都看到,和中共交往,是由尼克松负责的,和苏联交往,是由基辛格负责的。这一个最雄辩的史实,有人却倒转来看,例如基辛格去完北京以后,香港方面有一些写副刊文章的人,把基辛格改成为周辛格,目的在隐藏一个贱字,实际基辛格应该叫冤的。
    说了一大番的话,目的在表明一件事:中共有着重尼克松的理由。
    第二件,尼克松和水门事件是分不开的,我们有理由可以相信,如果尼克松不是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地反苏,也许没有水门事件。在尼克松第一任的时代,对越南的军事正殷,而国内的青年,反战也最烈,反战的思想蔓延到一些政客的身上。我们设身处地为尼克松来想,以下可能就是尼克松的思路,认为:(一)河内和越共的主要支持者是苏联。正因为苏联用尽全力支持,故美国和苏联,几于处在交战状态中。(二)美国国内青年人反战,亦有可能得着了外国的支持,特别是当时在青年人组织中,发生过一件大事,本来是反莫斯科的进步劳工党,一夜之间,就转向莫斯科了,如非卢布攻势,那能如此?(三)一九七二年的时候,美国进行大选,一些受青年人支持的政客,也曾提出了亲苏及减削国防预算的口号。为了“防人之心不可无”,可能就是水门事件的伏线。此后在白宫装设录音机、偷听电话以及列出对新闻记者的黑名单,均表明空穴来风,其源不是无自。
    说了一大堆的话,是说明一件事情,尼克松与基辛格,实际是代表两条路线的思想,尼克松是彻头彻尾的反苏,而基辛格是隐隐约约的玩苏。反苏与玩苏之间,本身有着距离,此所以,尼克松在位的时候,连基辛格也不能不防。事实是:偷听电话,基辛格手下国家安全会议的成员也在其内;反之,基辛格虽是亲身起草上海公报的人,但对执行上海公报,却作龟步。为的是,太过将就中共就会触犯苏联。我们早已看出:美国与台湾的关系,如果今天的当权者仍是尼克松,而不是基辛格,早就切断了。
    明乎背景,且望将来。尼克松访问北京以后,对美国的政策,可能有影响,但影响并不太大。影响美国政策的在什么地方?依然在于整个形势。目前的形势有什么特点?曰:有的。主要有二:
    (一)以往美国人谈美苏实力的对比,大都说道:美国保持优势。现在说道:美苏是平势了。说这一句话的正是基辛格。上星期基辛格在洛杉矶演讲说:美国面对一个势均力敌的国家,是一件前此所未有遇的不幸的事情。势均力敌这四个字,翻译起来,就是平势。
    平势不要紧,问题在于:基辛格的玩苏政策,基本上就出了问题。既然势均力敌,那能容你来玩弄?何况,今天苏联的舰队,已纵横于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没有锁链的巨熊,人家让你来玩吗?
    (二)尼克松时代,反苏政策的对立,存在于总统与安全顾问之间。水门事件以后,存在于国防部与国务院之间。去年十一月,施莱辛格去职,基辛格象是一时胜利了,料不到的,今年国防预算一出,没有施莱辛格而走施莱辛格路线的国防部,其部长正是当今总统的亲信拉姆斯菲尔德。
    采取一个怎样的全球策略,那是美国人本身的问题,不容易受外国的影响。不过,就今天的形势而论,在国外,美国已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在国内,美国军事与外交两部门,已显然对立。看近来基辛格的言论,也颇似词穷。基辛格认为,美国和苏联,不能不作限核谈判,如果不谈判,双方在五年之内,都要多花二百亿美元。话说回来,一位国务卿,何以竟大谈财政?正如一位推销员转谈推销员成本,不但是侵占了会计员的权限,且启人疑其推销无成。
    今天美国的全球策略,显然在转捩点上边。尼克松此行,一般来讲,影响虽不会太大,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一个天平,左右同在一个水平线的时候,一只苍蝇飞进去,身体虽轻,可能是有影响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